有的時候「網球場的路上」會收到來自網友們的鼓勵,覺得這裡的貼文挺有趣的。如果你也好奇這些想法是如何想到的?我們整理了一下近期對於「靈感」的一點心得:吸收、放空、距離,以及最近得到的一個啟發。
如何想出原創想法?
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有創作的慾望,不論是畫一張圖、做一份簡報、手沖咖啡、煮一道菜、拍一張照、發一篇貼文,我們每天都在創作,也都希望作品能夠有點新意,如果還能擁孩子般的原創力,那有多好!
那麼,如何想出原創的想法呢?那是可以學的嗎?關於這個問題,現年89歲的美國插畫家、平面設計大師鮑伯.吉爾(Bob Gill)將它簡述成為四個流程,吉爾說:「1.忘掉所有的知識與常識。當面對一個新的設計問題時,要儘可能的去研究它,並把自己當作對這個主題一無所知。2.繼續研究,努力搜集資料,直到發現關於這個主題,你有一件有趣的事可以告訴別人,我們姑且稱它為『想法』(statement)。3.然後,讓這個『想法』告訴你他應該『長什麼樣子』。4.最後,如果這個想法是原創的,那麼這個創意(最終產品)也必定是原創的。」
吸收和等待
關於創作,大師的第一步是努力搜集資料。記得曾有一位知名的編劇家寫過,研究與創作之間的比例是10:1,10分的研究,可能才會有1分的產出。
以「網球場的路上」自己為例,雖然這裡發表的點子都很「簡單」,不需要解決問題,也不期待改變觀點,大多是滿足一個網球人的創作慾望。不過,想要有點有趣的想法,除了關注網球相關訊息:球星、新聞、賽事、球場上觀察球友、教練...,更多的蒐集其實是來非網球的部分,比如來自分享知識或故事的Apps、不熟悉的領域的書,以及生活周邊的瑣事、所感,尋找可能與網球的關聯。儘管不知道要看多少等多久靈感才會出現,不過因為喜歡這個過程,所以是有趣的。
靈感就像是種子,早早把它埋在頭腦裡,時不時琢磨一下,它就會在某個合適的時機,開花結果。
放鬆和抓住
據說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Edison)在遇到棘手難題的時候,往往會先去小睡一會兒。愛迪生會在手裡拿著一顆球(金屬球,可惜不是網球。)坐在躺椅上,在身邊的地上放個盤子,然後逐漸放鬆下來。而一旦愛迪生睡著,他手中的球就會滑落,球落進盤子的響聲會將他驚醒,在這一瞬間,偉大的發明家就會抓住放鬆狀態下發散思考留下的碎片,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網球場的路上」裡的靈感則大多是來自賴床和吹頭的時候,比如最近的網球菜單和得樂納達春聯,都是在賴床的時候想到的;而將不打網球的理由造新字,則是在吹頭時想到的點子。
所以,對我們自己來說,為了靈感時刻能夠長一點,那麼就得早點睡覺才能有時間賴在床上,然後還得留長髮,這樣吹頭也就可以吹的久一點。
想要抓住靈感,有些時機確實是比較容易的。然而若是想要更進一步的掌控靈感,那可能會遇到與湯姆.威茲(Tom Waits)相似的經歷。先來聽一個故事吧。
距離和守護神
現年70歲的美國知名音樂家湯姆.威茲(Tom Waits)爲了試著去管理並主宰他的創作靈感而困擾抑鬱一生,可以說是受盡折沒的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不過隨著年紀增長,威茲也越趨內斂,有一次威茲在洛杉磯高速公路上開車,而那正是改變他一生的時刻。以下來自曾訪談過威茲的美國作家伊莉莎白.吉伯特(Elizabeth Gilbert)在TED演講上講到的故事:
“當時湯姆.威茲正在(高速公路上)加速前進,突然間他聽到了這美妙旋律的片段,這就像靈感臨到他腦海中,難以捉摸卻又令人心動著急。他迫切地想抓住它,這是如此的珍貴,而他迫切地渴望著,但他沒辦法得著,他沒有紙或筆,他也沒有錄音機。於是他感覺到以往的焦急又開始向他襲擊而來,像是「我就要失去這靈感了!」、「然後這旋律又要在我腦海中永遠揮之不去!」「我不夠好,我做不到!」不過,沒有驚恐,相反地,他停下來。他只是停下這所有的心理過程,接著他做了件滿新穎的事,他只是抬頭望著天空,然後說:「不好意思,難道你看不出來我正在開車嗎?」,「我現在看起來像是可以寫下一首歌嗎?」,「如果你真的想要給我這樣的靈感,那就等等適合的時候,等我有空應付的時候再來。否則,今天就先去找別人吧,去麻煩李歐納.柯恩(加拿大知名音樂家)吧。」
接著,威茲整個的創作過程都改變了,並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在創作過程中的焦慮感,彷彿在他將創作精靈解放時,獲得了舒緩。”
在古希臘,人們相信創造力不由人類本身而來,而來自遙遠不可知的原因,他們稱為「守護神」(daemons)。對他們來說,靈感的產生更像是守護神突然穿過了你,藉由你來幫它呈現。
守護神的心態可以提供創作者在內心憂慮與自我之間保持安全距離。如果在一開始就相信,靈感這些不凡的能力是借來的,那麼在靈感一直不來,創作不順的時候,我們會知道這不是個大災難,知道這不完全是我們的錯(也可能是守護神不太給力),然後,接著持續堅守創作 - 這也是最近得到的啟發。
《老子》和畢卡索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每當看到小孩子的創作,總是羨慕他們的天真、遊戲、自由自在。畢卡索曾說:「每次見到小孩子在街上、在瀝青路面或在牆上亂塗亂畫,我都會停住腳步,他們筆下的東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總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東西。」
「網球場的路上」也總是期望自己能夠再像個孩子亂塗亂畫般的創作,可是一直沒有方法。
恰巧最近在一本解讀《老子》的書《道可道》裡意外的得到了啟發。老子說:「復歸於嬰兒」。在老子看來,回到嬰兒是一種終極境界,一種理想的人生狀態,而要達到這種境界無比艱難,必須辛勤刻苦地去「有為」。
這段文字突然給了一個方向(或者說是一個心法),想回到孩子無為自在的創作層次,想到達那個「遠方」,靠的是持續不間斷地堅持創作。
不知道畢卡索是不是也是這麼想,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畢卡索確實是這樣做了,而且持續做了一生。畢卡索說過:「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畢卡索的一生創作了3萬7千多幅畫,排成一列可以長達好幾公里。
想要像個孩子,那就持續創作就好。不論是畫畫、寫作、烹飪、攝影,不管有沒有靈感、成果史上最爛、反饋差,都知道那只「路上」。
筆下的線_________就是通往遠方的路。
創作是快樂的時刻,如果你也有滿滿的創作慾,也想有個人可以一起吸收、放空,有點距離的討論遠方,歡迎來和「網球場的路上」聊聊,和一個也喜歡網球的臭皮匠一起腦力激盪,熱愛創作。
歡迎來訊!Email也可以:tothetenniscour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