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蒂.穆雷(Judy Murray)是溫布頓冠軍安迪.穆雷(Andy Murray)的媽媽,是一位網球教練,蘇格蘭代表隊教練,英國聯邦盃教練,全英年度教練。她成立的 Miss-Hits 基金會以「遊戲」的方式在全英國推廣網球。
朱蒂媽媽覺得,孩子們不會因為每週 45 分鐘的網球課,而愛上網球或擅長打球。她有一個擔憂:她認為當前的兒童網球太著重於教學(coaching),缺少玩樂。彷彿教學變成這項運動的全部。
對茱蒂媽媽和她的團隊來說,重要的是孩子們在小的時候可以以遊戲的方式,先玩玩那些將來打球會需要的技巧。襪子、氣球、紙盤,裝豆子的袋子,或是喜瑞爾穀片的紙盒,都是在家裡可以用來訓練手眼協調的生活物品。朱蒂媽媽相信從小玩一些「手感」,在網球運動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藉由遊戲,朱蒂媽媽更希望能讓家長們一起參與。利用生活中的物件,在家就可以「玩網球」的另一個好處,是讓父母和孩子以遊戲的方式一起練習和學習。當家長們意識到自己可以以遊戲的方式協助孩子在家也能練習網球相關的技巧,這會給教練們很大的助力。
朱蒂媽媽是國家級的教練,但著重在「玩」,而不是「教」。她們設計的遊戲,為的是讓家長與教練站在同一陣線,齊心為孩子努力。這樣孩子來上課的時候也會有較好的基本功。
朱蒂媽媽說,沒有小孩會想上教分解動作的網球課,他們想要玩遊戲,尤其是有糖果作為獎勵的遊戲。
朱蒂媽媽與她的團隊顛覆了我老舊刻板的想法 - 原來基金會或推廣組織可以不是總要辦比賽!或許推廣網球值得參考茱蒂的方式,成立網球小隊,到各個安親班、學校、到處去帶人玩網球。原來「勝負」不是推廣網球的好方法,「糖果」才是。
糖果當然是玩笑話,朱蒂媽媽的英國方式當然也不見得適合我們。不過,多看點總是好的。見識見識,沒有見(閱歷)哪有識(思考)。
對身為科技時代的我們可以說什麼都「見」多了。但「見識」這兩個字,更難的是成為有「識」之人。見過很多事情,經歷過很多事情,都不能稱作是有「識」之人。「識」指的是想得深刻,有自己的見解。
想成為有識之人,需要常年堅持思考,對很多問題和現象不斷反思,這樣才會對行業、對社會現象、對人性有深度的理解。
茱蒂和他的團隊提出協助家長與教練關係一同參與的遊戲設計,是一個很有啟發值得參考的角度,能提出這樣的概念來自深刻的觀察與思考。
見多識廣追求的並不是正確,而是豐富。李小龍說:「你不應該完全做你自己,這會讓你的自我界限一而再,再而三地縮小。」恰恰是那些超出我們理解和喜好邊界的信息,能幫我們窺見更大的森林。
2018 年茱蒂媽媽出了一本自傳書《Knowing the Score: My Family and Our Tennis Story》,分享自己作為網球家長的堅持、犧牲與信念。這本書在網路上很多好評,目前只有英文版,博客來有賣。在書中,朱蒂媽媽說:「Children learn by example. They are inspired by what they see.」
想起了看過一位教育家說過類似的話:「孩子永遠不會成為你期待的樣子,他們只會成為你的樣子。」
圖片來源:https://i2.wp.com/archive.10sballs.com/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6/11/IMG_3890.jpg?w=615&ssl=1
https://i2.wp.com/www.mummyinthecity.com/wp-content/uploads/2016/12/Judy-Murray.jpg?resize=620%2C350&ssl=1
https://cdn.images.express.co.uk/img/dynamic/79/590x/secondary/Judy-Murray-sons-Judy-Murray-Jamie-Murray-and-Andy-Murray-2836570.jpg?r=1609883118350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