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21/06/29

把心放在愛你的人身上


喬科維奇贏得今年法網冠軍,賽後他將自己的球拍送給場邊的一位小男孩。 

在接受訪問時,喬科維奇說自己不認識這位小男孩,不過在自己兩盤落後的情況下,這位小男孩仍不斷在場邊為他加油,甚至給他技術上的指導。 

喬科維奇說小男孩會在場邊對他喊:「保住你的發球,一發要進。」,又或者像教練一樣對喬科維奇下達指令:「打他的反拍!」 喬科維奇覺得小男孩實在太可愛了,於是在逆轉贏得比賽後,將自己的球拍送給了這位男孩,感謝他願意陪伴自己,不斷鼓勵自己。小男孩拿著喬科維奇的球拍,又叫又跳,高興的不得了(之前在網上還看得到影片,不過在法網版權的要求下都拿掉了)。 

之前寫過一篇〈喬科維奇,你越不喜歡,他越厲害!〉,聊的是喬科維奇在 2018 年的溫布頓傷後復出,從第12種子出發,在面對球迷們的噓聲與干擾,比賽中不公正的判決(喬科維奇自己認為),以及賽程安排等等不利條件下,反而點滿他的鬥志,贏得冠軍。 當時我說,喬科維奇真是厲害,總是能把困境視作挑戰,甚至將挑戰當作樂趣,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事實是,你越不喜歡他,他越厲害。 

不過,沒想到喬科維奇又升級了! 

這次的喬科維奇感覺不再是為了向不喜歡自己的人證明什麼,而是更多的專注在喜歡自己的人身上。

在激烈的比賽中,喬科維奇注意到觀眾席上的小男孩對他的喊話,在落後的情勢下還能欣賞小男孩的童真可愛。在逆境中看見真正支持自己的人,哪怕只有一個人,都值得全力以赴。 

小男孩,謝謝你。你和喬科維奇的互動也提醒了一件我們其實都知道,卻經常忘了的事 - 把心放在愛我們的人身上。說起來,我們又何必追求那些不瞭解自己的人來「讚」自己呢,他們也讚不到點上啊。 

落後兩盤的喬科維奇向主審申請了休息暫停,依對手西西帕斯的話說,喬科維奇回來時判若兩人(another player)。他又再一次不可思議的逆轉比賽,贏得今年法網的男單冠軍。 

詩人陶淵明有句詩,受到後世許多文人雅士推崇,他說:「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球場上的喬科維奇,我想,達到了那樣的境界。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1404134450791919619/photo/1

重回「馬車」理解「教練」


英文的 coach(教練)最開始是「馬車」的意思,來自匈牙利文裡的 Kocs(科奇)。

科奇是匈牙利的一個村。在15世紀,這個村設計並製造出當時最大、最舒服的馬車車廂,聞名全歐洲。當地人將這個科奇製造的馬車稱作科奇車(Koczi szeter),簡稱 kocsi。

科奇車因設計優良傳遍歐洲各國,為當時貴族們所喜愛。隨之,kocsi 這個詞也融入了各國的語言當中。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叫 coche;在德國叫 kutsche;傳到英國就是 coach,都是指這款馬車。不過,只有在英文裡,馬車(coach)後來還延伸成了「教練」。

其實在英文裡,原本就有一個形容「教練」的專用詞 agonistarch,來自古希臘語的 agonistarkhes,指的是專門訓練他人參加公開比賽的人。不過,現在大多都用 coach。

據說是在1830年代,英國牛津大學的學生們最先開始以 coach(馬車)作為一個動詞,有點類似 carry 的意思,比喻私人家教(private tutor)幫學生準備考試,就像 coach(馬車),快速地、舒服地載著學生朝向他們的目標,通過考試。

值得一提的,在英文裡教練(coach)和老師(teacher)是完全分開的兩個詞。老師是把知識教給你(通常比你厲害)。而教練,原意是馬車,你坐上它,雙方目標一致,他陪著你走到目標,這是教練。

馬車不能告訴你要去哪裡,但是你可以告訴馬車你要去哪裡,馬車可以協助你到那裡。教練不會告訴你要去哪裡,教練是站在我們的角度,知道我們能通過什麼樣的「路」精確地走到下一步。

所有的運動員都會有教練,教練的運動水平不見得比運動員高,但教練會幫他制定計劃,給他鼓勵,幫他打聽周邊的情況,幫他做各種各樣的戰略戰術分析。

當我們重回「馬車」來理解「教練」,那麼教練是什麼,也變得好懂多了。

沒有「目標」,就沒有教練。教練是個工具(沒有貶義),教練的角色是承諾。找教練,不是在找站在我們對面的老師,而是在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這個人可以和我們一起去陌生的地方。 

讓小貓變蠻牛,托尼.納達爾教練的嚴厲與相信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好奇,大多數的職業選手都打得比他們的教練好,那他們的教練要教什麼,怎麼教呢? 我一直有這樣的疑問,雖然應該是沒機會親身感受箇中奧秘,不過最近在BBC上看到一篇精采的文章,講的是納達爾的前教練兼叔叔托尼.納達爾(Toni Nadal)與納達爾的一些故事,值得分享,讓我們從中感受一下。



「嚴厲的愛」 

 用納達爾的妹妹瑪麗亞的話來說,是托尼叔叔讓納達爾從膽小貓(scaredy-cat),轉變為網球場上的蠻牛(raging bull),成為當今網壇最兇猛的選手。 

托尼叔叔說,自己是一位教練,不過,比起從技術上訓練納達爾,他更注重培養和加強納達爾的性格。 

在場上托尼叔叔對納達爾非常嚴厲,練得格外的多之外,有時甚至會對納達爾喊叫嚇他,納達爾時常是帶著沈重的心情在練球。比如,如果納達爾忘了帶水壺來練球,那他練球時就不能喝水。 

在練完球當其他學員都離開之後,納達爾會被要求必須留下來收球,整理球場。當只有他們叔姪兩人的時候,訓練的強度又會更加嚴苛。

納達爾的媽媽回憶,有時候納達爾練完球回家時,是流著淚的,又不肯說原因。 托尼叔叔相信努力訓練的重要,他的嚴厲是為了引導出更強大的納達爾,他認為納達爾能夠撐得住。

在托尼叔叔的教導之下,球場上的納達爾擁有非凡的耐力、堅強與不放棄的特質。「把每一分當作你的最後一分來打」,這是托尼叔叔一直希望可以傳達給納達爾的理念。 

 納達爾的NIKE運動品牌標誌,是由兩個閃電組成牛角的圖案,呼應蠻牛的形象。不過,納達爾的家人說,球場下的納達爾從小到現在都35歲了,還是有點怕黑,習慣在開燈或開電視睡覺。而且打雷時,這隻蠻牛會躲在抱枕下的。 看來球場下的納達爾,和球場上真的不太一樣。

納達爾說,是托尼叔叔的嚴厲的愛(tough love)成就了20座大滿貫冠軍。 

「堅定的相信」 

托尼叔叔會不斷分析納達爾的弱點與錯誤,他相信總有地方需要進步,他認為納達爾可以打得更好,因為打從心裡他相信納達爾有這方面的天份。 

托尼叔叔曾半開玩笑的說,能作好納達爾的教練,第一,因為是親戚,所以開除自己人總是比較難一點;第二,是因為自己是最便宜的教練。 

不過換個角度,納達爾也是非常信任托尼叔叔。納達爾十四歲的時候曾拿到網球獎學金,可以離開小鎮到大城市巴賽隆納接受大球團裡的網球訓練。但納達爾拒絕了,納達爾說,儘管托尼叔叔讓自己緊張不安、有時生氣,但跟他在一起感覺很好。納達爾也願意以長遠來看,他相信托尼叔叔會是對的。 

以上就是BBC這篇文章裡的一部分,原文〈Rafael Nadal: The 'tough love' that shaped a 20-time Grand Slam champion〉,有興趣可以看看。

回到一開始的好奇,教練教什麼?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有了一點點的體會。 

嚴厲的愛加上堅定的相信,我想不只是托尼,也是職業選手的教練們在做的事,以選手能接受,也願意努力的方式,告訴他:「還不行!還不夠!....因為我相信你可以更好。」 

 圖片來源:https://www.bbc.co.uk/sport/tennis/56090941 

 教練教什麼?歡迎分享你的觀察與感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