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20/12/28

什麼樣的運動酸痛是需要注意的呢?關鍵是,四天



一位資深物理治療師朋友跟我說過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一般來說,運動後的酸痛如果三、四天自己就好了,那通常都沒什麼問題。甚至是好的鍛鍊。不過,如果超過四天,那就要注意了。


現在回想當時,或許在更早之前,我就需要「受傷後的網球課」。

幾年前我在打球的時候突然受傷。有些球友網友們應該知道。記得當時醫生對我說,這種傷容易復發,要小心喔。物理治療師說,不能像之前那樣強了(他誤以為我很強)。

有時會想,費德勒也受過傷,納達爾、盧彥勳也是。不過他們照樣很強呀!?

受傷後,一次因緣際會,盧彥勳找了當時他的德國籍運動防護員史蒂芬先生幫我徒手治療。

全身按壓大約一個多小時之後,感覺輕飄飄的,身體像可以飛似的。不過許多部位會感覺到疼痛。史蒂芬說痛是正常的,是在自療。按摩只是舒緩,史蒂芬補充,兩三天後舊傷還是再會出來的。重要的還是要掌握正確的姿勢,以及自己鍛鍊強化肌力。

史蒂芬後來加入了喬科維奇的團隊,有一段時間成為喬科維奇的防護員。

盧彥勳前前後後也教過我一些局部鍛鍊的動作。看著他的示範,我有種佩服的感覺。覺得同樣是受傷,對這些運動員來說這似乎不是個什麼事,他就是繼續鍛鍊,如此而已。

但,我沒那麼強。

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頂多不打球就好了。不過如果我夠坦白,更可能的原因其實是,我怕。

記得好幾次在夢到自己在球場上打球,我卻告訴自己:「不行打!我受傷了。」

直到這一、兩年才開始在球場上輕輕的練球。雖然抽球只有之前一半的威力,不過,截擊和發球可以練的比較多,應該有之前的2、3倍強(其實是因為之前太弱)。而我覺得關鍵在於,找個好教練。

找個好教練,認真正確的學習這些技術。如果還有“史蒂芬”在球場旁幫著。或許恢復的過程不用那麼漫長、那麼憂心,可以像選手一樣,受過傷還是很強。

也因為自己受傷,開始有了「受傷後的網球課」的構想。

「受傷後的網球課」目前的網球教練和物理治療師(同時也是肌力與體能訓練師)都是我的朋友。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備都受職業選手的肯定,彼此在球場上搭配合作經驗豐富。

我們一起規劃討論課程,兩位教練也都很贊同這堂課的立意,因此在2小時的課程收費上低於各自平時的開價。這也是他們第一次一起在球場上,提供非職業選手的球友們相同規格的指導與防護。

(值得一提的,物理治療師自己也會打網球,曾獲得全國大專乙組排名賽單打季軍、雙打冠軍。因為本身同時也會打球,能從物理治療與肌力訓練的角度看得出動作對身體的影響。在課程中治療師會利用iPad幫學員錄影,即時與網球教練和學員討論、分析,提供個別化的建議和訓練。)

其實,我希望沒有人會需要「受傷後的網球課」,希望每一位球友都不要被傷痛阻礙。不過,也正因為不想受傷,我們更應該注重正確的運動方式、鍛鍊和防護。

如果你打球會有小酸痛,記得「四天」的原則,超過四天,可以尋求一下專業的建議。

--------------------------------------

*「受傷後的網球課」課程內容:
運動傷害評估.功能性動作檢測.熱身.活化穩定肌群.擊球動作檢測與矯正.動力鏈建立與調整.進階技術指導.肌力與體能訓鍊.設立個人專屬技術訓練以及復健課表

這堂「受傷後的網球課」也可以當作正向預防。更勝於治療

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理念,或有什麼建議,歡迎來訊討論,我們一同合作

Email:tothetenniscourt@gmail.com

2020/12/26

練習造就“喵”美 - Practice Makes Purrfect


美國藝術家馬丁尼茲(Mauro Martinez)2020年的大幅油畫(184 x 152 cm)作品 - Practice Makes Purrfect。 

馬丁尼茲的藝術運用隱喻,諷刺和幽默的角度,回應和自嘲了我們與當代網紅圖像的關係。馬丁尼茲說:「當人們看到我的作品後微笑了或笑出聲了,那就我最開心的事了。」 
 
*purrfect改自perfect(完美),purr是貓發出的咕嚕咕嚕的聲音。 

圖片來源:http://www.artnet.com/artists/mauro-c-martinez/practice-makes-purrfect-a-nYmwPn85WOYXxS2x9_CptA2 

Mauro Martinez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CEpAHN8l1qm/

費德勒在童年偶像Globi的故事書裡


Globi是瑞士著名的卡通人物,1932年由漫畫家Robert Lips所創造,到現在已經將近90年。Globi就像是瑞士的米老鼠(Mickey Mouse)一樣有名,是許多大人小孩童年時候的英雄,其中也包括球王費德勒。

明年四月將推出的新書《Globi and Roger》,兩位瑞士最有名的人物,Globi與費德勒,將在故事書中一起歡笑、探險,玩網球,到訪溫布頓和非洲尚比亞。
費德勒說:「美夢成真了!我可以跟小時候的偶像一起旅行。」

給小選手和爸爸媽媽 - 我們需要更多的費德勒


2006年費德勒與老虎伍茲第一次見面。老虎伍茲搭乘私人飛機去紐約看費德勒的美網決賽,在賽後參加了費德勒的冠軍慶祝派對。 

他們一個是網球球王,一個是高爾夫球球王。費德勒回憶,自己從來沒有遇過和自己一樣對戰無不勝這種感覺如此熟悉的人。他們很快成為朋友,同時也發現彼此有著截然不同的童年經歷。 

老虎伍茲是個神童,10個月大就愛拿球桿玩,2歲因為會打高爾夫上了電視節目,3歲時就在青少年組九洞的比賽打出只比標準桿多11桿的驚人成績。 

老虎伍茲是天才兒童,他的爸爸也是從小認定老虎機上高爾夫的選手,老虎也就這麼從嬰兒時期開始,一路專注在高爾夫打到世界第一。 

費德勒則完全不同。費德勒從小什麼球都喜歡,什麼球都玩(如圖),直玩到12歲,才從足球和網球中選擇了網球。 

有一次,費德勒的教練看他打的好,想讓他跳級跟高年級的孩子一組,被費德勒拒絕了。費德勒的理由是我打網球就是為了和朋友們在一起,我們打完球還能聊聊別的,我不能離開朋友……費德勒的爸媽對他的要求就是別作弊就行了。一直到16歲,費德勒才開始真正的專業網球訓練。 

對於喜歡運動的孩子,是該讓孩子從小盡可能像費德勒那樣多嘗試不同運動,還是早一點開始專項訓練學老虎伍茲贏在起跑點呢? 

在今(2017)年五月底剛出版的英文書《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範圍:為什麼通才能在專業化的世界中取勝,暫譯)裡,作者愛普斯坦(David Epstein)發現,費德勒的童年是更多頂尖選手們兒時共同的經驗。他認為,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延長孩子的嘗試期,等到15歲之後再開始專業訓練。 

我們都知道刻意練習的重要性,之前的研究統計也證實了刻意練習的時間越長越能成就頂尖。看看附的圖表的右半部,確實那些後來成為頂尖的選手,他們在15-18歲時每週的訓練時間達到14小時,而好選手(比頂尖選手差一點)則是9小時。等到18歲到21歲,好選手的訓練時間更是降到了只有6小時。不過,這些頂尖選手大多不是贏在起跑點,而是後勁有力。 

在《Range》中,愛普斯坦找到了新的研究統計也就是附圖表的左半部,補齊了頂尖選手與好選手在15歲之前的練習狀況。 

愛普斯坦發現,那些後來成為頂尖的選手他們在15歲之前的訓練時間反而比後來成為好選手的訓練時間還要少。費德勒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愛普斯坦還引用了另一項針對2014年奪得世界盃的德國隊的一項統計研究,也有相似的發現。德國隊其中的很多球員都不是少年開始猛練,他們在10幾歲的時候訓練時間跟業餘球員差不多,有的一直到20歲才開始努力成為頂尖選手。 

愛普斯坦認為,這些頂尖選手成長的關鍵在於他有一個嘗試期,在正式選擇訓練專項之前,有好幾年的時間嘗試各種感興趣的項目,關鍵是好玩。 

大器晚成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體育,許多職場上的頂尖人士也都是如此。去年美國一項針對上萬家成功創業公司的統計發現,成功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在創業時的平均年齡是42歲。

而其中增長最快的前0.1%,這些公司的創始人的創業平均年齡還要再高一些,是45歲。 這些人沒有贏在起跑點,而不贏在起跑點反倒讓他們更有機會找到真正喜愛的事。多嘗試也帶來另一個思維上的優勢。嘗試過很多,做過很多的事,思維水平也會越高。 

曾有一項研究調查發現,學術水平越高的科學家,就越有可能在學術工作之外發展業餘愛好。諾貝爾獎得主有諸如演員、舞蹈家或魔術師之類的業餘愛好的比例,比一般的科學家要高22倍。不少研究已證實,贏在起跑點的優勢被過份高估。 

看過一句話:「你的夢想來得越晚,它就越值得堅持;你的夢想來得越早,你就越應該換個夢想。」 

老虎伍茲一條路走到頂峰的方式並沒有不好,只是它更適合在相對單純的領域。面對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多一點的“費德勒” - 那種擁有寬廣起跑跑道,有著更多體驗、視野,擁有廣度的“通才” - people with range。 

或許作為家長,該做的並不是幫助孩子快快找到方向贏在起跑點,反倒應該是盡可能的幫助孩子讓他們在長大主動做選擇的時候,手邊能有更多個選項。 

每個人也都需要一個嘗試期,去嘗試各種感興趣的事。在書的最後有這麼一段,愛普斯坦寫道:「不要覺得落後」(Don’t feel behind)。不要因為任何人而覺得自己落後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跑速和跑道,甚至有的時候你可能根本也不確定自己的方向,擔心落後沒有任何幫助。 

我們應該做的是與昨天的自己相比,然後開始規劃多去嘗試,經歷永遠不會白費。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Bayjgtlfw

2020/12/14

「受傷後的網球課」- 給你選手級的指導與防護



這是我們全新的網球服務,結合技術與復健,協助受傷忍痛卻仍喜歡打球的球友們,減少憂心,繼續安心享受打網球的樂趣。 

師資:
我們邀集了兩位專業能力備受職業選手肯定,曾在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擔任技術教練的葉教練,以及負責物理治療/肌力與體能訓練的陳治療師一起合作。

陳治療師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證照.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肌力與體能訓練師.中國珠海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楊俊瀚(田徑)個人物理治療師.曾與盧彥勳、陳傑(田徑)、陳雅芬(馬拉松)、廖振珽(桌球)等職業運動員合作.中華台北田徑代表隊隨隊物理治療師.全國大專乙組網球排名賽單打季軍、雙打冠軍 

葉教練 
美國職業網球教練協會專業級證照.中華民國網球協會A級教練證照.職業選手私人教練.中國珠海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冬季職業訓練執行教練.國際青少年單、雙打冠軍.全國男子單打生涯最高排名第14.世界青少年台維斯盃國家代表隊

課程中,兩位教練將同時在球場上,為你提供選手級的指導、鍛鍊與保護。

課程內容: 
運動傷害評估.功能性動作檢測.熱身.活化穩定肌群.擊球動作檢測與矯正.動力鏈建立與調整.進階技術指導.肌力與體能訓鍊.設立個人專屬技術訓練以及復健課表 

費用: 
2小時課程,每人2,000元,3人即可開班。4人班,每人1,500元。5人班每人1,200元,為求課程品質,5人為上限。

時間:由你決定,歡迎預約。 

地點:現階段以台北為主。
場地由你決定,教練們可以到你的球場為你服務。(如果需要教練租借球場或前往其他縣市,場地費和車馬費另計)

因為受傷,你需要「更會」打球。 我們相信,有專業級教練與治療師一同在球場上帶你,你不僅會知道什麼樣的動作是好的,也會懂得判斷什麼樣的痠痛是好的。更重要的是,受傷也可以打球,可以「更會」打球。 

「受傷後的網球課」- 選手級的指導與防護。 歡迎臉書來訊email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