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21/09/26

該怎麼幫小孩挑選好教練呢?



曾經和幾位有經驗的教練聊過這個話題。不過,教練們都沒有正面回答。

有的說:「好問題,有時間我再整理。」或者比較熟識的會說:「寫這樣的東西出去,會打死一堆教練的,這個問題太難講,還是不要討論比較好。」

關於如何識人,印度國父甘地有一個建議,看這個人對待「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人」的態度。

甘地辦過一份雜誌,經常會收到讀者來信。有一次甘地接到一位女士來信問:「現在有一個男子向我求婚,他們家很有錢,他也對我窮追不捨,我現在猶豫該不該接受他的求婚。」

甘地說:「這很簡單。如果他邀請你到他們家裡或者請你吃飯的時候,你要特別留意,他怎麼對待他們家的僕人,或者他在餐廳裡是如何對待服務生的。因為這些人在他面前是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人。如果他還是彬彬有禮,他對他們還是很尊重的話,你就嫁給他;反之,你就不要嫁給他。今天,他對你很尊重,他對你窮追不捨,是因為你的美貌,是因為他有求於你。」

人們說,一個人在追求自己的目標的時候,無論是表現神勇,還是表現笨拙,都不是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真實的樣子,得看他在面對和目標無關的、尤其是弱勢的人的時候的表現。

最近一位網友媽媽聊到原本喜歡打球的孩子一直說不要上網球。

孩子討厭網球了嗎?她說其實也不會,因為如果媽媽一起上課,或只有母子一起打球的時候,孩子都很開心。但是只有小孩自己上課的時候就很排斥。聊聊發現,原因原來就是像甘地所提到的,教練對待「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人」的態度。

網友媽媽最後說到,後來一直有要幫小孩找別的教練,找到了,但小孩都不願意再上網球課了。

••••••••••

教練有很多類,教學其實也沒有什麼對錯之分,不過確實是有高低之別。怎麼選教練,基本上家長都有自己的標準。有的希望孩子以玩為主,有的以常春藤為目標。但至少都會希望陪伴孩子的這個人會是一個球場上的榜樣。

或許甘地的建議在網球場上也適用。我們也可以先觀察一位他/她對小孩子、對管理員、對清潔人員,或者對待後生晚輩的樣子再決定。

也希望我們都能時時警惕自己,如達賴喇嘛曾在訪談中說的:「願我在人前永遠不會自認優越,願我能打從心底欣賞眼前的人。」

圖:小時候的費德勒,來源:https://www.si.com/.amp/tennis/2014/09/05/rare-photos-roger-federer?fbclid=IwAR1Nb0rd8tw8LfBw53pg_-mTEcGqSPAeZpgWLe4CIxmjWs69SDiy9soE2MQ

冠軍身後的榜樣與陪伴


美網女單冠軍英國 18 歲小將艾瑪.拉杜卡努(Emma Raducanu)的教練理查森(Andrew Richardson)在接受訪問時說到,心理強度(mental strength)是拉杜卡努的強項,但他覺得這不是由教練教得出來的;而是來自家庭教育,由父母從小培養。


拉杜卡努形容她的爸媽很難取悅、標準很高的父母,不論是在網球或在學業上都是如此。不過,這也幫助她培養能在逆境中成功所需要的心理素質。


拉杜卡努的爸爸從小讓拉杜卡努接觸各種各樣的運動。拉杜卡努說,你能想得到的運動,我爸幾乎都讓我接觸做過。一開始是芭蕾,後來騎馬、踢踏舞、籃球、滑雪、高爾夫,然後 5 ~ 8 歲時是玩卡丁車(go-karting),9 歲開始玩了一年的摩托車越野;同時也在 5 歲開始接觸網球。

拉杜卡努的網球由爸爸主導。他們喜歡接觸不同領域的專家,比如之前有她的運動心理師的發文分享她的場上筆記,他們相信知識越多越好,也認為知道得越多,選擇起來就越容易。他們就是想要知道更多。甚至有個半開玩笑的傳言,說她爸爸希望拉杜卡努的每一球都可以有不同的教練(a different coach for ever single shot)。

在今年的溫布頓,拉杜卡努第一次打大滿貫賽事就打進了第 4 輪。不過在美網之前,拉杜卡努的爸爸毅然決定換掉從 15 歲開始帶她的英國知名教練西爾斯(Nigel Sears,他是 Andy Murray 的岳父,也曾是 Ana Ivanovic、Daniela Hantuchová 的教練),找回從拉杜卡努 10 歲就認識她的教練理查森,他們覺得理查森更能理解和回應拉杜卡努對網球知識的渴望。

拉杜卡努的學業則由媽媽負責。拉杜卡努在學校的成績不錯,在類似聯考的 A-Levels 中,數學與經濟成績都是 A* 最高分的成績(爸媽都從事金融業)。拉杜卡努認為自己在學業上的訓練,幫助她可以在球場上吸收更多的資訊,在戰術上也能比其他選手更為機敏。

拉杜卡努在訪談中形容她的爸媽很難取悅,對她也總是超高標準。不過,拉杜卡努自己很認同爸媽的做法,她欣賞爸媽以自身為榜樣,打從心底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境的自信,以及自律。這點對她影響很大,拉杜卡努對自己的標準也是訂的非常高。

這次美網的成績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期待,拉杜卡努說,爸爸對我說:「你比我想像的還要更好!那真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呀。」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或者說禮物)就是「陪伴」和「榜樣」。從拉杜卡努的言談中可以深深感受到這一點。

最近剛好聽到一段挺有啟發的建議,如果你想培養孩子,想讓孩子能夠活得更自在、更輕鬆,同時親子關係也能夠更加融,那麼,與其鞭策孩子不如鞭策自己。鞭策自己,讓自己成為榜樣,有能力和廣闊的視野,陪伴孩子去知道更多的可能,看見更多的選擇。


------------------------------

2021/09/15

目標



有位網友媽媽來訊,聊到是否該讓小孩繼續打球。她說,雖然教練們都會客氣的說,妳家的小孩打得不錯哦~可以好好栽培!但她知道栽培選手是要花很多錢,這條路也很辛苦。她和先生身為一般的上班族,也沒辦法同時負擔太多的費用,是該勒緊褲頭,還是繼續讓孩子們多嘗試呢?曾經想過,不如停了吧。


最近剛好看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曾經給一位也有相似困擾的朋友他的建議。

費曼寫道:「如果你的小孩喜歡某件事,而且在做某件事的時候非常開心。你應該要儘量鼓勵他去做他喜歡的事。不是指將來,而是指現在、每一天。不要預設什麼遠大的計畫,讓他很認真的去玩他喜歡的電腦和想法。當他需要瞭解電腦的電路時,他的數學能力也會慢慢發展起來。現在,他應該可以自由自在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當他成為某件事情的專家時,他會發現瞭解相關的主題很簡單。」

在費曼的這段話裡,除了建議應該追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之外,還提醒了我們一個重點 - 當我們做一件事,會培養其他的能力。這些能力,有人稱它做「暗能力」,眼下雖然不能變現,但是也許未來有一天,我們能憑藉這些能力,找到新的賽道。

有句話說:「人生極致的悲劇是一切皆目標,人生極致的幸福叫一切皆路徑。」網球是個競技運動,但如果贏球是唯一目標,我們會被框死,做出短視的選擇。比如教練只教目前可以贏但不會有長進的月亮球,或者奸巧不違規的小伎倆。

只注重結果會讓我們容易迷失方向,因為好的策略有可能導致壞的成果;只注重目標也會讓我們失去平衡。

在費德勒的新書《費德勒:王者之路》裡費德勒提到自己的一段改變。「在這三年(大約 2003 年開始)特別是在成為世界第一以後,」費德勒說:「我不再像之前滿腦子除了網球,一整天不會想別的事情。我開始想要多去了解自己所造訪的地方,更深入知道這個國家的歷史。我開始對網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老實說這對我來很有幫助。我成為一個比較平衡的人。儘管有排山倒海的壓力席捲而來,我也不會特別感受他們的存在,這讓我更享受在比賽之中。」

網球始終就是一項運動,「有時候只是因為能夠打球而感到快樂,」費德勒說:「很遺憾,有些人和媒體不明白打網球是可以單純享受樂趣。他們總是認為你必須贏得一切,必須總是獲勝,否則就一文不值。因為我喜歡網球,這是我最喜歡的愛好,也變成我的職業。有些人就是無法明白這點。」(擷取自另一本費德勒的新書《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

網友媽媽說她傳訊來其實是要謝謝我們之前的一篇文章,看了彷彿吃下一顆定心丸,知道自己可以繼續這樣走下去。她說:「看著孩子們蠻喜歡去上(網球)課的,家長的褲頭就勒緊一點囉!」

從喜歡的事中學到的最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追求精進的同時也在培養不同的(暗)能力。多一些時間,多一些耐心,一條路走不通,就試試換一條路。

說到底,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更有選擇。如果說我們每一個人有什麼共通的目標的話,那麼或許就是積極嘗試、精進潛力,還有,千萬別讓自己進入一個沒有選擇的境地。



--------------------------------
後記:
網友媽媽說的那篇文章是我們粉絲頁的置頂,相信大家也都看過了。文中分享的那本書後來出了中文版《跨能致勝》。

理查.費曼可能是最具知名度、最風趣的學者。費曼在給朋友的信的最後其實還寫道:「如果他什麼功課都是中上,並沒有特別喜歡什麼事,或者什麼事都喜歡,經常這事做做、那事搞搞的,那我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建議了。」


--------------------------------
圖片來源:
https://twitter.com/rogerfederer/status/1410901144960966657/photo/1

2021/09/13

AI 沖刷了一切,AI 也沖刷不了一切


今年的美網沒有線審,全部的球場都使用鷹眼系統(Hawk-Eye)來判斷球的路徑。繼澳網之後,這是第二個不再有人類線審的大滿貫賽事。


在這次東京奧運的競技體操項目也首次使用了 AI 人工智慧擔任評審。據 NHK 的報導,這個「體操評分支援系統」(体操採点支援システム)“是透過向選手身體及周邊的二百個點,投射遠紅外線以追蹤體操選手的動作軌跡,並且立刻轉換成 3D 立體圖像。AI 根據圖像對選手做出的翻滾、轉體等動作作分析,結合資料庫的數據,參照國際體操總會所訂定的評分標準,判斷技術的完成度,提供裁判評分做參考。”(摘錄自《東京奧運634》)

「裁判」的角色,從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兼任教練的有錢貴族,穿著國王專屬的紫衣,可以對希臘各邦下達休戰命令,在場上場下享有極高的榮譽與權力,到現在的鷹眼系統 AI 人工智慧,決定比賽中多數的判決。

隨著智慧機器的發展,機器和人之間的能力落差逐漸縮小,使用智慧機器的成本也越來越低廉。今年開始,美國許多網球賽事也都紛紛決定全面使用鷹眼系統,不再僱請人類線審。網球場上的線審陸續謝幕,可以想像主審們的心情也將難以安穩。或許有一天電腦會成為競技場上的皇帝,評判人類和人類之間的比賽。

東奧體操評分支援系統的開發團隊在接受採訪時說到:「 AI 讓人類進化成更有創造力的生物,那些大家都能做到的事情,就交給 AI 來吧!」

.........

小時候我的姑姑送過我一本《邊城》。《邊城》是被譽為現代文學史,也許是整個文學史上最美麗的一部小說。最近看到它的作者沈從文的一段故事,或許對我們,對在技術的自動化中落敗的群體們,都有啟發。

沈從文在中年時據說因文學圈的政治,被定上反動派的標籤,迫使他不得不在創作最鼎盛的時期擱筆,在之後的 40 年不再、也不能再寫小說。然而,沈從文在那之後的選擇是進了歷史博物館,改做文物研究(而且是學術界不關注的雜項和小件器物),做了 10 年的解說員。別人覺得可惜,他自己興致勃勃,他說:「一片顏色,一把線,一塊青銅或一堆泥土,都能使我這個以鑑賞人類生活與自然現象為生的鄉下人,繼續領會人類智慧。」

沒有抱怨和消沈,在自己的生命裡繼續尋找可能性。不能用創作表達人性的真,就去探索文化中的美。沈從文繼續用他的天真去愛世界,點亮身邊的人。

成為更有創造力的人,去探索和過去不一樣的生活方式。AI 或許沖刷了一切,但 AI 也沖刷不了一切。沒有任何藉口能讓我們熄滅心中那顆的火種,不要停止對熱愛的熱愛。

------------------------------------
* 這篇的標題是來自《邊城》裡的一句話:「大雨沖刷了一切,大雨也沖刷不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