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22/06/26

你要堅守的是什麼樣的原則?


這個月盧彥勳接受長榮大學邀請向畢業生演講。其中的一段,值得分享,多聊一點。

盧彥勳在演講中說到自己 2007 年因為受傷在德國的復健中心做了三週的治療。在離開前,物理治療師教他未來每天要如何做周邊肌肉加強的運動,訓練後要如何放鬆等等。從離開復健中心的那一天到他離開職業賽場,整整十五年,除了因為開刀不能動的時間以外,他堅持每天做這些運動,還有堅持訓練前一個小時的熱身。

盧彥勳說:「其實這些很枯燥很花時間,但如果每天持續做這些運動,可以降低一點受傷的機率,就算不確定能夠發揮多少作用,與其擔心未知的未來,不如專注在當下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在之前寫納達爾的一篇文裡我們曾提到,一個人的堅持、遵守的信念,可能在某個時刻成為另一個人的啟發,激勵他做到自己以為辦不到的事。一個人之所以會欣賞另一個人,也往往是因為看見了他的某個「堅持」。

想起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西班牙繪畫大師畢卡索(下圖)上了年紀之後,某天坐在西班牙的一間咖啡館裡,在一張用過的餐巾紙上專心塗鴉,渾然不知周遭的動態,想到什麼好玩的就畫下來,彷彿十幾歲的青少年。有名女子坐在大師附近,以崇拜的眼神看著他。過了幾分鐘,畢卡索還咖啡,把畫了塗鴉的餐巾紙揉成一團,離開時隨手一扔。女子攔住了他。「等一下,」她說:「那張你畫了東西的餐巾紙可以給我看嗎?我會付你錢。」「沒問題。」畢卡索答道:「兩萬美金。」女子的臉猛地往後一震。「你說什麼?那畫你才花了短短兩分鐘。」「你錯了,女士。」畢卡索回道:「我花了六十年才畫得出這個。」說畢,他把紙巾塞進口袋,走出咖啡館。

畢卡索一生,創作了 3 萬 7 千多幅畫,假如把所有的繪畫一字排開,有好幾公里長。

當你有所堅持,必然有所收穫。

很多時候完成夢想最艱困的部分並不在於完成夢想這件事本身,而在於還沒有個具體計畫的當下,仍然可以跨越自己對未知的恐懼,堅持下去。盧彥勳在演講中說到:「讓自己專注努力於自己可以掌握的事,路就能越走越遠,離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我們就是自己的堅持。在變化太快的世界裡,用時間積累出來的價值,更顯得醒目。我想這些故事在提醒我們:好好想想你要堅守什麼樣的原則,然後絕不妥協。

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 - Start where you are




今年是溫布頓中央球場 100 週年慶。其中的一項活動,以插畫回顧過往冠軍們從小的夢想,到站上中央球場奪冠的傳奇。

這個系列名為 A Century of Dreams,目前發表了四張,包括 1950 年代的球后吉布森(Althea Gibson)、1970 年代球王艾許(Arthur Ashe)、1980 年代球后葛拉芙,以及費德勒。

溫布頓想傳達的,讓我想到球王艾許的一句名言:「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Start where you are.)

說到艾許,他寫過一小段關於自己的故事,叫做《為什麼是我?》(Why Me?),很值得分享。艾許寫道:

“亞瑟.艾許是第一個贏得美國網球公開賽、澳洲網球公開賽,以及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的黑人。1983 年他在進行心臟手術時,因為輸血,感染了愛滋病。

他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粉絲們的來信,其中一封傳達了他們的心情:「為什麼上帝要這樣對你,讓你得到這樣不好的疾病?」

為此,亞瑟.艾許回覆:

全世界,有 5,000 萬個孩子接觸網球,其中 500 萬個孩子有機會學網球,50 萬個孩子試著當職業選手,5 萬個孩子來到了巡迴賽,5,000 個孩子打到了大滿貫,50 個孩子打進了溫布頓,4 個孩子進入四強,2 個孩子進入了決賽,當我舉起冠軍獎盃時,我從沒問過上帝,為什麼是我?而今天當我面對病痛,我也不應該問祂,為什麼是我?

幸福讓你愉快
試煉讓你堅強
悲傷讓你更有人性
失敗讓你謙卑
成功讓你發光,但是,唯有信念和態度能讓你繼續前行...

有時候你會不滿足自己的生活。然而,世界上有許多人正夢想過著你的日子。

農場上的孩子看著天上的飛機,夢想著飛行。而飛機上的飛行員則看著農場,心想著回家。

這就是生活!享受你自己的...因為,

如果財富是帶來幸福的秘密,那麼有錢人應該會開心的在街上跳舞。然而只有窮家的孩子會開心的在街上跳舞。

如果權力能帶來安全感,那麼大人物們應該不會需要保鑣。然而貧窮的人反而活的簡單,睡的安穩。

如果名氣與美貌能帶來理想的關係,那麼明星們應該會擁有最美滿的婚姻。

活的簡單,過的快樂,凡事謙卑,真誠愛人吧!”

...

「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這句話,是艾許在被問到如何能夠達到偉大成就時,艾許回答中的一句。整句話是,艾許說:「想取得偉大的成就,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用你所擁有的,做你能做的。」(To achieve greatness, start where you are, use what you have, do what you can.)

希望對你有啟發。 

事情總在安靜中完成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Alexander Zverev,外號 Sascha)下週將登上職業生涯新高世界第二。然而在上週法網四強受傷退賽後,茲維列夫在週三接受了右腳踝的手術。


兩天前,茲維列夫的哥哥米沙(Mischa Zverev)在接受訪問時談到了弟弟的傷與復健計畫。

「費德勒和納達爾都曾在受傷之後贏得大滿貫,」米沙說:「我們也會朝著個方努力,但不會急著回到球場。我們並沒有一個回歸的時程表,因為如果時間訂得太近,那麼會容易失望,而訂得太遠又可能會懶惰。我們的態度會是,我們今天可以做什麼?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什麼?我們會以每一天為單位努力。」

上週有網友私訊來聊對茲維列夫受傷的想法,說也想聽聽「網球場的路上」的分享。

當時我說,我沒有什麼看法可以分享,也不知道可以寫些什麼。不過這兩天,突然想起上個月看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一篇新文章〈不被大風吹倒〉,談如果人生中遇到艱難時刻,該怎麼辦?

莫言分享了自己在遇到艱難時刻時,給他帶來知識與力量的一本書與一個人 - 字典和爺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網路上有莫言親述的影片。

文章最後莫言寫道:「希望總是在失望時甚至是絕望時產生,並召喚着我們重整旗鼓,奮勇前行。一個人可以被生活打敗,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被打敗,但不被打倒,這也是競技運動試著教我們的事,也是運動員們在常帶給我們的感動。

據說許多運動員都很喜歡電影《洛基》,為他們帶來動力。比如,盧彥勳就很喜歡。在《洛基》裡有一幕激勵了很多影迷,洛基對著兒子說到:「不論你、我或任何人,沒有人的出拳能像命運那樣沈重。但這跟我們能打得多用力沒有關係。這跟我們能夠承受多重的打擊並且繼續前進有關。能夠承受多少然後繼續前進,這就是勝利的方式。」

週三,手術後的茲維列夫發了一段文:「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旅程。我的復健之路從現在開始,我會竭盡所能比以往更加強壯。這是屬於我的一部分。」米沙也說:「我相信我弟弟會以更自信的狀態回到球場。」

相信再過幾個月,茲維列夫就會回來了。他所做的事情在新聞媒體上,可能就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Sascha is back!和任何一段運動員的運動生涯沒有多少不同,接下去估計還是訓練、比賽、復健. . . 但我們都知道那一點都不簡單,需要經過數千次、數萬里的鍛鍊,才能走到球場面前。

事情總在安靜中完成。

如何面對艱難時刻,或許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標準答案。可能是一個目標、一個人、一句話,帶來力量。於是,即使仍然感到害怕,卻選擇堅強著。

在描寫二十四節氣的《時間之書》裡有這麼一句話,說的雖是播種,卻也是充滿智慧的提醒:「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Weeping may endure for a night, but joy cometh in the morning。

成功是內心的工作


納達爾贏了。雖然不太意外,但卻實在是不簡單。第 14 座法網冠軍,第 22 座大滿貫,36歲繼續締造職業網壇的全新紀錄。

納達爾的網球和他的紀錄,已經不只是個人的成就,更是帶給許多球迷向前向上的能量。

如同美國知名民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所說:「你的工作應該要有長度——用一生的時間不斷精進;應該要有廣度——它應該觸及許多人;應該要有高度——它應該促使你為理想服務,滿足靈魂對公正的渴求。」

納達爾是真人版的心靈雞湯。因為自我懷疑所以努力訓練。因為相信(自己和團隊)所以樂觀。善於聽從自己,服從自己的原則...,我們曾多次分享納達爾的故事與堅持,因為它們實在是太違反人性,卻也太提振人心。

歸納這些故事,從納達爾的身上,我覺得有三個值得學習的態度 - 謙遜、自律、享受逆境。而其中,享受逆境或許是最困難的。

關於如何面對逆境,史丹佛大學健康心理學家凱莉.麥高尼格(Kelly MaConigal)認為,最重要的是在發生事件時,不應該思考「爲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而是思考發生這件事是爲了什麼。不是思考「爲什麼」而是「爲了什麼」。我們可以做的,無非是從經驗中學習如何讓那樣的逆境成爲讓我們變得更好的助力,或是這樣的經驗該如何應用在幫助他人上面。

納達爾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明天是我的動力。」「堅持,意味著接受。接受事情並不總是你希望的樣子,然後向前看,而不是向後回想。」

謙遜、自律、享受逆境,納達爾的三個態度彼此推動。因為謙遜,所以自律。因為自律,所以能在困境中堅持信念。當走過困境,又更懂得謙遜的道理。隨著時間累積,它們形成一個良性的成長飛輪,更加強化自身的信心。

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天晚上,柴羅基部族(Cherokee)的一個老人告訴孫子,所有的人內心都有一場戰鬥,他說:「孫子啊,我們心裡有兩隻狼在爭戰。一隻是恐懼。它帶著焦慮、憂愁、猶疑不定、躊躇不決、優柔寡斷和無為。另一隻是信心。它帶著平靜、堅信、信念、熱情、果斷、興奮和行動。」孫子想了一下,怯怯地問祖父:「哪隻狼勝了?」柴羅基部族老人答道:「你餵養的那隻。」

「信心是這項運動裡最重要的部分。」納達爾曾說。

成功是內心的工作。邁向不同凡響成果的旅程,尤其需要依靠信心。信心終究會帶出行動,而當我們採取行動,就不會有悔恨。

回顧這次法網,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來自納達爾在四強賽後的記者會。納達爾說:「獲勝感覺很棒,但它只是讓你充滿暫時的快樂。生活會繼續,這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的所有成功,起點都在我們的內心。恭喜納達爾。看高手做事,向來是一種享受。

一壺水要裝 30 秒


今年的法網比賽不再提供選手們塑膠瓶礦泉水,選手們得自己帶著在法網報到時拿到的水壺(或者自己準備的沒有 logo 的水瓶),裝好水再上場比賽。


在比賽場邊,法網有準備了一桶水供選手自己裝水 - 因為疫情的關係,選手得自己裝水,球僮們不會碰選手的裝備。於是,在這次的法網,選手們特別感受到裝水需要的時間。

大滿貫穿線師健寧轉述了這次也前往法網的台灣網球選手吳東霖的發現。吳東霖說,法網準備的水桶要裝滿一壺水平均要 30 秒,如果一口氣想裝完三壺,那麼換邊休息的 90 秒就沒了。

這樣的小軼事冷知識,對我來說覺得特別有趣。我想大家也會覺得挺促咪的。

作為球迷,我們除了關注選手的輸贏,跟著湊熱鬧;看他們感謝贊助商的發文,跟著購物;或是渡假的照片,羨慕...,我們也期待選手們的第一手發現,新的眼光,帶我們一起去看網球的世界。

正如《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說的:「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的世界,而是以新的眼光去看事物。 」 

法網的水壺與穿線室


今年的法網,選手們必須自己帶水上場。


今年一月法國政府頒佈法令,禁止使用一次性的塑膠用品。比如吸管、塑膠杯,水果攤和菜市場的塑膠袋或塑膠容器等等。同時,他們也禁止大型運動賽事提供塑膠瓶裝水。

法網遵循這樣的新規定。在選手和工作人員報到的時候,提供每人一個由贊助商 Perrier 製作的,可重複使用的水壺。在賽事期間,請自己裝水喝。

選手們拿到的是透明的大瓶(如納達爾圖)。每一位選手都會拿到一個專屬的水壺,上面有自己的姓名貼。選手們上場時得自己帶著這個水壺,自己帶水比賽時喝。如果一瓶不夠怎麼辦呢?法網允許選手可以多帶其他的水瓶進場,不過其他的水瓶上不能有 logo 喔,不然是會罰款的。

工作人員的水壺則比較小一點,不透明的,是鋁製、瑞士製造 600 ml 的水壺(如右圖)。細看這張照片的背景,它是在法網的穿線室拍的,來自目前正在法網工作的兩位台灣大滿貫穿線師邱健寧和陳柏均的分享。健寧也聊起法網穿線室與穿線師。

法網的穿線室(如下圖)在紀念品店的二樓,有長長的大玻璃,是開放式的。路過的遊客可以看到穿線師在工作。

近年法網的穿線團隊和美網一樣,都是由賽事贊助商 Wilson 承接。Wilson 的穿線團隊名為 Wilson Stringing Team,共有 19 位穿線師,來自台灣、美國、加拿大、義大利、希臘、克羅埃西亞、法國、英國、比利時、香港、日本。目前的隊長是美國人。

在大滿貫賽事,穿線師的薪水由大會支付。選手要穿線,不需要付錢給穿線師,但是要付錢給賽會。以法網為例,穿一支球拍,純穿線不含線(選手自備),選手要付給賽會 30 歐元(由此也可以看出國外對於手工專業的重視)。

選手可以指定自己想要的穿線師幫自己穿線。大多數比較有名的選手,都是由資深的穿線師來處理。如果沒有指定,則會由隊長來分派工作。

「有時選手會要一早現穿的線,就像要吃一早剛出爐的麵包。」健寧說:「穿線師的工作因為要配合選手練球、比賽的時間,需要早到晚走。」每天從早上 7:30 到晚上 8 點,會外賽和會內賽第一輪時,會到晚上 9 點半、10 點。安排值班的穿線師會需要跟到當日最晚一場比賽結束。平均每位穿線師一天會穿 25~35 支球拍(另外還有客製化改拍的服務,由另外的穿線師處理),一場大滿貫下來,整個團隊需要穿 5,000-7,000 支球拍。

「做賽事就是這樣。不過,大滿貫和贊助商給這些專業工作人員是很照顧的。吃、住、機票、賽事門票、裝備和薪水,福利是沒問題的。」健寧說。健寧 4 年穿了 5 個大滿貫,而柏均 8 年穿了 12 個大滿貫。

這次的內容都是他們告訴我的。從閒聊中除了收穫許多網球世界的有趣細節,也感受到他們對自己工作的熱忱與享受。如果你有興趣看看大滿貫穿線師的工作與日常,健寧的粉絲頁我放在了留言區,很精彩的。

有句話說,「人生最充實的意義永遠是同一件永恆不變的事:一個不尋常的理想,與忠誠、勇氣和耐力的結合;再加上一點痛苦。」

我想無論是選手、教練、賽事、穿線師...,或是像「網球場的路上」這樣好奇的粉絲、粉絲頁,都在呈現網球世界裡的不同風景。大家在朝著不同目標精進向上的同時,若要說有什麼共同的理想,我覺得那應該是,我們都希望你會覺得,網球,更有趣了。 

愛迪達的設計靈感



愛迪達在今年紅土賽事期間推出的這系列 T 恤,相信球迷們都很有印象。茲維列夫、西西帕斯、阿里辛、松加等旗下選手們都有穿。那是什麼圖呢?

如果你也好奇這些圖樣是什麼意思,我去查了,一說你就會明白。

這款 T 恤的設計靈感來圍繞法網周邊的「公園」與「植物」。這樣我們就看懂了。那是太陽,還有花(玫瑰花)、雨、草、雪、河的圖像。以太陽為中心,中軸線左右對稱,畫上一個長長的方框為界,組成一座「法國式」花園。

法國式花園,有個比較學術的名稱,叫做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他們的特色是把風景變成既平衡又控制得體的藝術品,是一種把自然完全馴服的表現。而其中的代表作是路易十四的凡爾賽。

凡爾賽是法國十七世紀的縮影,王政至上的權力,主導政治、社會與藝術生活。設計上,法國古典主義的園林也像是國王和園林設計師對大自然施行的暴政。

不過現在凡爾賽花園的威權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給我們的,更多是愛情和浪漫的意象。

愛迪達的這系列 T 恤以巴黎命名,想想是挺可愛的,它像是穿在身上的一道巴黎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