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20/12/28

什麼樣的運動酸痛是需要注意的呢?關鍵是,四天



一位資深物理治療師朋友跟我說過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一般來說,運動後的酸痛如果三、四天自己就好了,那通常都沒什麼問題。甚至是好的鍛鍊。不過,如果超過四天,那就要注意了。


現在回想當時,或許在更早之前,我就需要「受傷後的網球課」。

幾年前我在打球的時候突然受傷。有些球友網友們應該知道。記得當時醫生對我說,這種傷容易復發,要小心喔。物理治療師說,不能像之前那樣強了(他誤以為我很強)。

有時會想,費德勒也受過傷,納達爾、盧彥勳也是。不過他們照樣很強呀!?

受傷後,一次因緣際會,盧彥勳找了當時他的德國籍運動防護員史蒂芬先生幫我徒手治療。

全身按壓大約一個多小時之後,感覺輕飄飄的,身體像可以飛似的。不過許多部位會感覺到疼痛。史蒂芬說痛是正常的,是在自療。按摩只是舒緩,史蒂芬補充,兩三天後舊傷還是再會出來的。重要的還是要掌握正確的姿勢,以及自己鍛鍊強化肌力。

史蒂芬後來加入了喬科維奇的團隊,有一段時間成為喬科維奇的防護員。

盧彥勳前前後後也教過我一些局部鍛鍊的動作。看著他的示範,我有種佩服的感覺。覺得同樣是受傷,對這些運動員來說這似乎不是個什麼事,他就是繼續鍛鍊,如此而已。

但,我沒那麼強。

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頂多不打球就好了。不過如果我夠坦白,更可能的原因其實是,我怕。

記得好幾次在夢到自己在球場上打球,我卻告訴自己:「不行打!我受傷了。」

直到這一、兩年才開始在球場上輕輕的練球。雖然抽球只有之前一半的威力,不過,截擊和發球可以練的比較多,應該有之前的2、3倍強(其實是因為之前太弱)。而我覺得關鍵在於,找個好教練。

找個好教練,認真正確的學習這些技術。如果還有“史蒂芬”在球場旁幫著。或許恢復的過程不用那麼漫長、那麼憂心,可以像選手一樣,受過傷還是很強。

也因為自己受傷,開始有了「受傷後的網球課」的構想。

「受傷後的網球課」目前的網球教練和物理治療師(同時也是肌力與體能訓練師)都是我的朋友。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備都受職業選手的肯定,彼此在球場上搭配合作經驗豐富。

我們一起規劃討論課程,兩位教練也都很贊同這堂課的立意,因此在2小時的課程收費上低於各自平時的開價。這也是他們第一次一起在球場上,提供非職業選手的球友們相同規格的指導與防護。

(值得一提的,物理治療師自己也會打網球,曾獲得全國大專乙組排名賽單打季軍、雙打冠軍。因為本身同時也會打球,能從物理治療與肌力訓練的角度看得出動作對身體的影響。在課程中治療師會利用iPad幫學員錄影,即時與網球教練和學員討論、分析,提供個別化的建議和訓練。)

其實,我希望沒有人會需要「受傷後的網球課」,希望每一位球友都不要被傷痛阻礙。不過,也正因為不想受傷,我們更應該注重正確的運動方式、鍛鍊和防護。

如果你打球會有小酸痛,記得「四天」的原則,超過四天,可以尋求一下專業的建議。

--------------------------------------

*「受傷後的網球課」課程內容:
運動傷害評估.功能性動作檢測.熱身.活化穩定肌群.擊球動作檢測與矯正.動力鏈建立與調整.進階技術指導.肌力與體能訓鍊.設立個人專屬技術訓練以及復健課表

這堂「受傷後的網球課」也可以當作正向預防。更勝於治療

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理念,或有什麼建議,歡迎來訊討論,我們一同合作

Email:tothetenniscourt@gmail.com

2020/12/26

練習造就“喵”美 - Practice Makes Purrfect


美國藝術家馬丁尼茲(Mauro Martinez)2020年的大幅油畫(184 x 152 cm)作品 - Practice Makes Purrfect。 

馬丁尼茲的藝術運用隱喻,諷刺和幽默的角度,回應和自嘲了我們與當代網紅圖像的關係。馬丁尼茲說:「當人們看到我的作品後微笑了或笑出聲了,那就我最開心的事了。」 
 
*purrfect改自perfect(完美),purr是貓發出的咕嚕咕嚕的聲音。 

圖片來源:http://www.artnet.com/artists/mauro-c-martinez/practice-makes-purrfect-a-nYmwPn85WOYXxS2x9_CptA2 

Mauro Martinez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CEpAHN8l1qm/

費德勒在童年偶像Globi的故事書裡


Globi是瑞士著名的卡通人物,1932年由漫畫家Robert Lips所創造,到現在已經將近90年。Globi就像是瑞士的米老鼠(Mickey Mouse)一樣有名,是許多大人小孩童年時候的英雄,其中也包括球王費德勒。

明年四月將推出的新書《Globi and Roger》,兩位瑞士最有名的人物,Globi與費德勒,將在故事書中一起歡笑、探險,玩網球,到訪溫布頓和非洲尚比亞。
費德勒說:「美夢成真了!我可以跟小時候的偶像一起旅行。」

給小選手和爸爸媽媽 - 我們需要更多的費德勒


2006年費德勒與老虎伍茲第一次見面。老虎伍茲搭乘私人飛機去紐約看費德勒的美網決賽,在賽後參加了費德勒的冠軍慶祝派對。 

他們一個是網球球王,一個是高爾夫球球王。費德勒回憶,自己從來沒有遇過和自己一樣對戰無不勝這種感覺如此熟悉的人。他們很快成為朋友,同時也發現彼此有著截然不同的童年經歷。 

老虎伍茲是個神童,10個月大就愛拿球桿玩,2歲因為會打高爾夫上了電視節目,3歲時就在青少年組九洞的比賽打出只比標準桿多11桿的驚人成績。 

老虎伍茲是天才兒童,他的爸爸也是從小認定老虎機上高爾夫的選手,老虎也就這麼從嬰兒時期開始,一路專注在高爾夫打到世界第一。 

費德勒則完全不同。費德勒從小什麼球都喜歡,什麼球都玩(如圖),直玩到12歲,才從足球和網球中選擇了網球。 

有一次,費德勒的教練看他打的好,想讓他跳級跟高年級的孩子一組,被費德勒拒絕了。費德勒的理由是我打網球就是為了和朋友們在一起,我們打完球還能聊聊別的,我不能離開朋友……費德勒的爸媽對他的要求就是別作弊就行了。一直到16歲,費德勒才開始真正的專業網球訓練。 

對於喜歡運動的孩子,是該讓孩子從小盡可能像費德勒那樣多嘗試不同運動,還是早一點開始專項訓練學老虎伍茲贏在起跑點呢? 

在今(2017)年五月底剛出版的英文書《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範圍:為什麼通才能在專業化的世界中取勝,暫譯)裡,作者愛普斯坦(David Epstein)發現,費德勒的童年是更多頂尖選手們兒時共同的經驗。他認為,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延長孩子的嘗試期,等到15歲之後再開始專業訓練。 

我們都知道刻意練習的重要性,之前的研究統計也證實了刻意練習的時間越長越能成就頂尖。看看附的圖表的右半部,確實那些後來成為頂尖的選手,他們在15-18歲時每週的訓練時間達到14小時,而好選手(比頂尖選手差一點)則是9小時。等到18歲到21歲,好選手的訓練時間更是降到了只有6小時。不過,這些頂尖選手大多不是贏在起跑點,而是後勁有力。 

在《Range》中,愛普斯坦找到了新的研究統計也就是附圖表的左半部,補齊了頂尖選手與好選手在15歲之前的練習狀況。 

愛普斯坦發現,那些後來成為頂尖的選手他們在15歲之前的訓練時間反而比後來成為好選手的訓練時間還要少。費德勒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愛普斯坦還引用了另一項針對2014年奪得世界盃的德國隊的一項統計研究,也有相似的發現。德國隊其中的很多球員都不是少年開始猛練,他們在10幾歲的時候訓練時間跟業餘球員差不多,有的一直到20歲才開始努力成為頂尖選手。 

愛普斯坦認為,這些頂尖選手成長的關鍵在於他有一個嘗試期,在正式選擇訓練專項之前,有好幾年的時間嘗試各種感興趣的項目,關鍵是好玩。 

大器晚成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體育,許多職場上的頂尖人士也都是如此。去年美國一項針對上萬家成功創業公司的統計發現,成功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在創業時的平均年齡是42歲。

而其中增長最快的前0.1%,這些公司的創始人的創業平均年齡還要再高一些,是45歲。 這些人沒有贏在起跑點,而不贏在起跑點反倒讓他們更有機會找到真正喜愛的事。多嘗試也帶來另一個思維上的優勢。嘗試過很多,做過很多的事,思維水平也會越高。 

曾有一項研究調查發現,學術水平越高的科學家,就越有可能在學術工作之外發展業餘愛好。諾貝爾獎得主有諸如演員、舞蹈家或魔術師之類的業餘愛好的比例,比一般的科學家要高22倍。不少研究已證實,贏在起跑點的優勢被過份高估。 

看過一句話:「你的夢想來得越晚,它就越值得堅持;你的夢想來得越早,你就越應該換個夢想。」 

老虎伍茲一條路走到頂峰的方式並沒有不好,只是它更適合在相對單純的領域。面對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多一點的“費德勒” - 那種擁有寬廣起跑跑道,有著更多體驗、視野,擁有廣度的“通才” - people with range。 

或許作為家長,該做的並不是幫助孩子快快找到方向贏在起跑點,反倒應該是盡可能的幫助孩子讓他們在長大主動做選擇的時候,手邊能有更多個選項。 

每個人也都需要一個嘗試期,去嘗試各種感興趣的事。在書的最後有這麼一段,愛普斯坦寫道:「不要覺得落後」(Don’t feel behind)。不要因為任何人而覺得自己落後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跑速和跑道,甚至有的時候你可能根本也不確定自己的方向,擔心落後沒有任何幫助。 

我們應該做的是與昨天的自己相比,然後開始規劃多去嘗試,經歷永遠不會白費。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Bayjgtlfw

2020/12/14

「受傷後的網球課」- 給你選手級的指導與防護



這是我們全新的網球服務,結合技術與復健,協助受傷忍痛卻仍喜歡打球的球友們,減少憂心,繼續安心享受打網球的樂趣。 

師資:
我們邀集了兩位專業能力備受職業選手肯定,曾在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擔任技術教練的葉教練,以及負責物理治療/肌力與體能訓練的陳治療師一起合作。

陳治療師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證照.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肌力與體能訓練師.中國珠海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楊俊瀚(田徑)個人物理治療師.曾與盧彥勳、陳傑(田徑)、陳雅芬(馬拉松)、廖振珽(桌球)等職業運動員合作.中華台北田徑代表隊隨隊物理治療師.全國大專乙組網球排名賽單打季軍、雙打冠軍 

葉教練 
美國職業網球教練協會專業級證照.中華民國網球協會A級教練證照.職業選手私人教練.中國珠海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冬季職業訓練執行教練.國際青少年單、雙打冠軍.全國男子單打生涯最高排名第14.世界青少年台維斯盃國家代表隊

課程中,兩位教練將同時在球場上,為你提供選手級的指導、鍛鍊與保護。

課程內容: 
運動傷害評估.功能性動作檢測.熱身.活化穩定肌群.擊球動作檢測與矯正.動力鏈建立與調整.進階技術指導.肌力與體能訓鍊.設立個人專屬技術訓練以及復健課表 

費用: 
2小時課程,每人2,000元,3人即可開班。4人班,每人1,500元。5人班每人1,200元,為求課程品質,5人為上限。

時間:由你決定,歡迎預約。 

地點:現階段以台北為主。
場地由你決定,教練們可以到你的球場為你服務。(如果需要教練租借球場或前往其他縣市,場地費和車馬費另計)

因為受傷,你需要「更會」打球。 我們相信,有專業級教練與治療師一同在球場上帶你,你不僅會知道什麼樣的動作是好的,也會懂得判斷什麼樣的痠痛是好的。更重要的是,受傷也可以打球,可以「更會」打球。 

「受傷後的網球課」- 選手級的指導與防護。 歡迎臉書來訊email與我們聯繫。 

2020/11/26

「打」網球

當一個學中文的外國人聽到我們說「打網球」,應該會覺得我們野蠻吧

查了各國用語,發現在多數的語文裡打網球的「打」用的是「玩」。在英文裡用play(玩),在西班牙文裡用jugar(玩),德文用spielen(玩),俄文用играть(玩),印地文用टेनिस(玩),阿拉伯文裡用لعب(玩);而在法文裡用fais(做),在日文裡用する(做);韓文用치다(擊),終於有一個和我們比較相似的。
說「玩」網球,感覺像是遊戲,網球是朋友;說「做」網球,像是手藝,網球是作品;說「打」網球,像是體罰,我們都是虎爸虎媽。

「打」這個字,左邊一隻手拿著棍棒,右邊一根釘子;手拿棍棒釘釘子,有敲擊、撞擊、攻擊的意思。 打網球,讓我想起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狀元。」

打網球、打籃球、打棒球、打排球,在中文裡我們精準傳達了動作的部分,不過似乎缺少了心情上的描述 -「玩」的享受。不僅在運動如此,當我們談起音樂和藝術的時候似乎也是這樣。

在英文世界裡,彈琴、打鼓、拉小提琴,用的動詞也都是「玩」(play)。 《尚書》:玩物喪志。現在的我們不太會用「玩」去形容一件正經事。然而,「玩」這個字,左邊是個玉,右邊是人的頭(元),一個人拿著玉在看,「玩」的本義有悉心觀察,欣賞珍寶的意思。

卓越是「玩」出來的。現代許多研究都已證實,用玩的比用打的效果好。當今世界第一和頂尖的網球選手,從小大多都是說著「玩網球」長大的吧。

柴契爾夫人有一段名言:「小心你的想法,因為它們會成為言詞。小心你的言詞,因為它們會成為行動。小心你的行動,因為它們會成為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們會成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為它會成為你的命運。」

語言會影響思考,帶來轉變。我們真的應該繼續用「打」,來形容與網球的關係嗎?或許,當我們開始「玩」網球的時候,會打的更好。

* 外國人,請別覺得我們野蠻,我們打是情罵是愛,對網球也不例外喔。

2020/10/23

2020/10/19

秋天的法網與納達爾

這兩天在納達爾法網奪冠的報導中發現兩個關於網球的有趣的觀察。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秋天的法網,球速慢

今年的法網因為疫情的關係延到9月底舉辦,比以往晚了3個月,這讓選手們第一次面對完全不同氣候下的球的狀況。秋天的巴黎氣溫約在10度左右,而之前的法網都是在25度左右的夏天比賽,溫差有15度之多,天冷加上潮濕,許多選手在賽事期間都曾提到,球的速度變慢,重量變重,旋轉變少,彈跳變低,而且球的深度也變短了。 

在一篇紐約時報的文章裡,美國杜克大學機械工程學的貝揚(Adrian Bejan)教授從科學的角度證實了這些改變。天冷時球的反彈力道會變弱變慢,加上冷空氣中的阻力較暖空氣時來的大(尤其是對網球這種粗糙表面的球),所以球速是真的會變慢的。另外,潮濕的天氣也不僅增加了網球的重量,也讓球的表面更容易沾上泥土,導致重上加重。 納達爾就曾表示,擔心球速變慢、深度變短,對自己很不利。 

然而比賽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紅土之王納達爾贏得了今年法網男單冠軍,過程中他未失一盤,拿下繼續破紀錄的第13座法網冠軍,職業生涯至今第20座大滿貫冠軍,也追平了費德勒成為網球史上最多大滿貫的男子網球選手。 「也許我們都錯了,包括納達爾自己也可能錯了,」前球王、兩屆法網冠軍Jim Courier在電視轉播中分析:「或許變慢的球反倒幫助了納達爾,讓他有較充分的時間腳步到位,在較少的失誤(因為球短)的風險下,執行戰術。」 

從最終這次法網的比賽數據顯示,納達爾每場比賽的非受迫性失誤平均僅僅是對手的一半,而致勝球則平均多於對手1.3倍。納達爾賽前所擔憂的並沒有發生,反倒是另有一套劇本。 

學網球,從紅土開始 

在討論納達爾在紅土為什麼那麼強的文章裡,有個觀點時常被提到 - 紅土球場是最適合小朋友學球的場地。 

這些文章裡的觀點是,紅土球場上移動比較容易,這代表比較不容易受傷;紅土讓球速和比賽節奏變慢,這讓選手有執行戰術與穩定性的機會,讓打球更有智慧;此外,每一分都需要多拍來回,則同時鍛鍊了體力與提升穩定度。 

總體來說,從紅土練出來的選手相較於硬地選手,他們打球比較聰明,更有耐心,體能也比較好。費德勒也是在紅土球場長大的。費德勒就曾說:「I did grow up on clay。」 

(而對於業餘球友,紅土球場對膝蓋的損傷比較小,對天氣的要求也相對較寬,飄著小雨還是照樣可以盡情打球。) 

當今世界排名第五,22歲的西西帕斯(Stefanos Tsitsipas)就曾推薦:「如果你有小孩要學網球,我個人覺得紅土是最適合的球場。」 

我知道有些球友,包括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歡打紅土,覺得摩來摩去不夠刺激,然而「慢」,正是他們推薦紅土的原因。 

「天冷球速慢」與「從紅土學網球」它們都只一種詮釋,這兩個觀察不見得有多正確,當然也不可能解釋事情的全貌。重點是,我們有興趣的也從來不是真相,而是看待網球的更多角度與啟發。 

秋天法網的慢速球反倒是為納達爾帶來正面的幫助,紅土球場的慢節奏也反而可能讓我們變得更強大。想起之前讀到一本對我個人的心理和行動都帶來啟發與改變的書《臣服實驗》裡,貫穿全書的一個概念: 


「如果生命以某種方式呈現,而我抗拒的唯一理由是出於個人喜好,我就放開自己的好惡,讓生命做主。」 


我們個人的「喜歡」和「不喜歡」,有時並不值得沈溺。 

圖片來源:https://www.gettyimages.hk/detail/新聞照片/an-image-of-a-photograph-depicting-a-young-rafael-nadal-with-新聞照片/807812564?adppopup=true

2020/09/27

網球的魅力,在網球場,來自現場的觀眾

這次的美網,因爲防疫的考量沒有開放觀眾入場,於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沒有觀眾的網球大滿貫。直到這時才發現,網球的魅力,對我來說,來自球場旁的觀眾。



當前世界大型職業體育賽事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分別是:電視轉播版權收入、廣告收入,還有比賽日收入(包括門票、餐點飲料、紀念品等)。大致來說,比賽日的收入大概都是佔賽事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過,單看美網,比賽日收入卻是他們最重要的獲利來源。


以2019年為例,美網的總收入約3.7億美金,其中1.2億美金來自轉播,7千萬美金來自廣告,1.8億美金來自比賽日收入,幾乎收入的一半都是來自比賽日的現場觀眾。


今年沒有觀眾入場,美網除了少掉將近總收入一半的比賽日收入之外,也影響到轉播和贊助上的所得,美網執行長Michael Dowse預估,今年美網相較之前將減少80%的收入。


儘管可能無法盈利,執行長Dowse曾在接受訪問時說,他還是很欣慰的從許多網球同業的口中聽到,因為美網的舉辦仍然帶動了新網球人的增長,起到推廣網球的作用。雖然推廣網球是美網一直以來的初衷,不過,這樣的“善事”想必也很難持續。 為了因應疫情對賽事收入的影響,NBA和英超足球聯賽的做法是打算著手將轉播納為自己的事業版圖之一。藉由放棄單純販售轉播版權,繞過轉播中間商,他們自己架設專屬串流媒體播放比賽(包括經典賽事)和自製紀錄片(比如,NBA近期推出喬丹的《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讓球迷們直接在官方網站上觀看賽事。 有媒體報導,未來的體育比賽轉播將會引進新的科技,提供個人化的增值服務。比如,可以通過付費開啟特殊視角,讓鏡頭只盯著費德勒,或者當納達爾在球場上任何一個地方擊球時,螢幕上都有他的即時數據資訊,相當於為你搭配一個人工智慧,陪你看比賽。這些個性化的觀看體驗,將是傳統電視轉播模式完全提供不了的。 總之在未來,體育行業拋棄了電視轉播模式,整個行業從內容形式到收入模式上,都將發生巨大的改變,可能會進化成一個新物種。 說回到今年的美網。不知道你有看嗎?看了多少場比賽?老實說,今年的美網我自己居然沒看完任何一場比賽,頂多就是看看好球、花絮,跟跟比賽結果,一度我懷疑自己是否正在遠離網球。 不過,這兩天我發現我並不是那唯一流失的觀眾。 這兩天在一張美網近年收視率的統計表上看到,今年美網男子和女子單打決賽的收視率,都僅僅只是去年收視率的一半。而男單決賽更慘,創下近六年的最低紀錄。為什麼? 在統計表上還有一個數字也值得討論。在過去的六年裡,女單決賽的收視率今年已經是第四次超高過男單決賽。這是說當今女子比賽比男子比賽更加精彩好看? 我在想這些下滑的數字或許也點出了「時長」對於網球比賽的負面影響。 在美網這種大滿貫級別的比賽,女子比賽是打三盤,男子比賽打五盤,在這個所有媒體、所有人都在爭奪人們注意力的時代,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要用螢幕裡一顆被打來打去的球抓住人們3個小時的注意力,說實在的,其實連30分鐘有時都挺困難。 如果對照一下電競《絕地求生》(PUBG)這款大逃殺射擊遊戲,1局比賽,100個人,30鐘,戰的剩下最後一個,贏得勝利。這樣緊張刺激(帶點運氣運氣)的比賽節奏,實在是五盤三勝的網球很難相比吸引觀眾的眼球。這也是為什麼去年《絕地求生》全球錦標賽的冠軍獎金可以高達了100萬美金(今年美網單打冠軍是300萬美金)的原因。而另一款知名電競遊戲《要塞英雄》(Fortnite )的世界大賽冠軍獎金更是與網球大滿貫同等級的300萬美金。 不得不提,提了心酸的是,同樣是面對疫情《絕地求生》今年決定延期舉辦全球錦標賽,不過,不辦比賽並不影響他們盈利!僅僅今年上半年,這款遊戲已經收穫了13億美金的收入。和不辦比賽沒錢賺,辦了比賽又虧錢的美網相比,實在讓人感慨。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疫情,看著沒有觀眾的網球比賽,我也才恍然大悟,原來網球的魅力對我來說其實是來自現場的觀眾。少了現場觀眾吶喊加油的鏡頭,在每一記好球之後誇張的表情,網球比賽突然變得好沈悶,怎麼看起來都覺得有點彆扭。 這個恍然大悟也帶起了對於網球推廣的一點思考,與球友們分享。 如果我們可以接受在網球比賽中,最重要也是最珍貴的是那些願意進場坐在網球場旁的球迷們,從這個以現場觀眾為核心的角度來思考推廣網球的方式。那麼,相較於先前提到NBA和英超的做法,網球推廣反倒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將那些全新的科技運到網球比賽的現場(而不是在串流媒體),提供每一位觀眾在現場都能擁有個性化的「奢侈」體驗。 奢侈體驗當然不見得要用到多新科技,比方參考迪士尼樂園的待客之道,米其林餐廳的主廚開放廚房(open kitchen),阿聯酋航空的頭等艙等等,都能得到提供使用者極致體驗上的啟發。或者,回頭看看網球自己的歷史,在現代網球的前身室內網球(Real Tennis)的經營模式上也能得到一些靈感。 體驗是新的奢侈品,在網球,或在網球場上也不例外。可以參考的方法有很多,然而方向和對象都應該聚焦在現場的觀眾身上。 (順道一提,關於室內網球的娛樂活動,在之前的一篇《倫敦,一條網球街(Tennis Street)的故事》裡曾提到,回頭可以再看看。) 1972年,美國爆發水門事件,它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直接導致了當時的總統尼克森辭職下台。 在水門事件的調查過程中《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們有一陣子找不到任何線索,調查幾乎中斷了。這個時候,記者們又去找那位關鍵人物幫忙。我們都知道,水門事件中有一位著名的爆料人,他的身份到2005年才被曝光,在此之前一直叫他「深喉嚨」(Deep Throat)。記者們找到「深喉嚨」時,本來可能想著拿回一堆猛料,結果「深喉嚨」只說了一句話。但是,這可不是一句簡單的話,它就像拉開厚重幕布的那根繩子,一下子打開了調查的局面。「深喉嚨」說:

「跟著錢走(follow the money)。」 該如何推廣網球?「跟著錢走。」看看網球主要收入從裡哪來,好好服務好這群人就是終極目標。

圖片來源:https://www.nytimes.com/2020/06/02/sports/tennis/us-open-new-york.html

2020/09/23

2020 法網海報 - Roland Garros poster, 2020

再過幾天法網就要開始,今年的海報由32歲的法國藝術家皮耶爾(Pierre Seinturier)繪製,透過植栽看見紅土網球場與正在整理球場的工作人員。 

皮耶爾在接受訪談時提到為了繪製這次的海報,他第一次的去參觀了法網。對他來說,法網裡一個接著一個的球場,一場接著一場的比賽,就像是電影嘉年華的小村莊,遊客們在裡面自在的參觀,選擇屬於自己的賽事,舒適的坐著,為球賽歡呼。

在參觀時皮耶爾突然有了創作的靈感,像是現在沒抓住就會消失的那種急迫,他跑去將那個點子畫下來。 

如同皮耶爾在他的創作中喜歡呈現的主題,他認為那些事件發生前的時刻,往往更能呈現出事件的本質。這次為法網繪製的海報,主題捕捉的是平時球迷們不常見到的場景,將正在整理球場的工作人員(les terriens)作為主角,描繪他們清掃白線、為球場灑水,他們正是在為偉大賽事做準備,期待比賽開始。

對法網來說,細心的準備是他們每天堅持在做的事,這也正是法網的本質。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法網連續第40年與藝術家合作創作官方的宣傳海報。 


圖片連結:https://www.tennisworldusa.org/tennis/news/Tennis_Stories/84467/french-tennis-federation-releases-poster-for-the-2020-roland-garros-championships/

2020/09/11

「網球場的路上」聊靈感

有的時候「網球場的路上」會收到來自網友們的鼓勵,覺得這裡的貼文挺有趣的。如果你也好奇這些想法是如何想到的?我們整理了一下近期對於「靈感」的一點心得:吸收、放空、距離,以及最近得到的一個啟發。 

如何想出原創想法? 

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有創作的慾望,不論是畫一張圖、做一份簡報、手沖咖啡、煮一道菜、拍一張照、發一篇貼文,我們每天都在創作,也都希望作品能夠有點新意,如果還能擁孩子般的原創力,那有多好! 

那麼,如何想出原創的想法呢?那是可以學的嗎?關於這個問題,現年89歲的美國插畫家、平面設計大師鮑伯.吉爾(Bob Gill)將它簡述成為四個流程,吉爾說:「1.忘掉所有的知識與常識。當面對一個新的設計問題時,要儘可能的去研究它,並把自己當作對這個主題一無所知。2.繼續研究,努力搜集資料,直到發現關於這個主題,你有一件有趣的事可以告訴別人,我們姑且稱它為『想法』(statement)。3.然後,讓這個『想法』告訴你他應該『長什麼樣子』。4.最後,如果這個想法是原創的,那麼這個創意(最終產品)也必定是原創的。」 

吸收和等待 

關於創作,大師的第一步是努力搜集資料。記得曾有一位知名的編劇家寫過,研究與創作之間的比例是10:1,10分的研究,可能才會有1分的產出。 

以「網球場的路上」自己為例,雖然這裡發表的點子都很「簡單」,不需要解決問題,也不期待改變觀點,大多是滿足一個網球人的創作慾望。不過,想要有點有趣的想法,除了關注網球相關訊息:球星、新聞、賽事、球場上觀察球友、教練...,更多的蒐集其實是來非網球的部分,比如來自分享知識或故事的Apps、不熟悉的領域的書,以及生活周邊的瑣事、所感,尋找可能與網球的關聯。儘管不知道要看多少等多久靈感才會出現,不過因為喜歡這個過程,所以是有趣的。 

靈感就像是種子,早早把它埋在頭腦裡,時不時琢磨一下,它就會在某個合適的時機,開花結果。 

放鬆和抓住 

據說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Edison)在遇到棘手難題的時候,往往會先去小睡一會兒。愛迪生會在手裡拿著一顆球(金屬球,可惜不是網球。)坐在躺椅上,在身邊的地上放個盤子,然後逐漸放鬆下來。而一旦愛迪生睡著,他手中的球就會滑落,球落進盤子的響聲會將他驚醒,在這一瞬間,偉大的發明家就會抓住放鬆狀態下發散思考留下的碎片,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網球場的路上」裡的靈感則大多是來自賴床和吹頭的時候,比如最近的網球菜單和得樂納達春聯,都是在賴床的時候想到的;而將不打網球的理由造新字,則是在吹頭時想到的點子。

所以,對我們自己來說,為了靈感時刻能夠長一點,那麼就得早點睡覺才能有時間賴在床上,然後還得留長髮,這樣吹頭也就可以吹的久一點。 

想要抓住靈感,有些時機確實是比較容易的。然而若是想要更進一步的掌控靈感,那可能會遇到與湯姆.威茲(Tom Waits)相似的經歷。先來聽一個故事吧。 

距離和守護神 

現年70歲的美國知名音樂家湯姆.威茲(Tom Waits)爲了試著去管理並主宰他的創作靈感而困擾抑鬱一生,可以說是受盡折沒的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不過隨著年紀增長,威茲也越趨內斂,有一次威茲在洛杉磯高速公路上開車,而那正是改變他一生的時刻。以下來自曾訪談過威茲的美國作家伊莉莎白.吉伯特(Elizabeth Gilbert)在TED演講上講到的故事: 

“當時湯姆.威茲正在(高速公路上)加速前進,突然間他聽到了這美妙旋律的片段,這就像靈感臨到他腦海中,難以捉摸卻又令人心動著急。他迫切地想抓住它,這是如此的珍貴,而他迫切地渴望著,但他沒辦法得著,他沒有紙或筆,他也沒有錄音機。於是他感覺到以往的焦急又開始向他襲擊而來,像是「我就要失去這靈感了!」、「然後這旋律又要在我腦海中永遠揮之不去!」「我不夠好,我做不到!」不過,沒有驚恐,相反地,他停下來。他只是停下這所有的心理過程,接著他做了件滿新穎的事,他只是抬頭望著天空,然後說:「不好意思,難道你看不出來我正在開車嗎?」,「我現在看起來像是可以寫下一首歌嗎?」,「如果你真的想要給我這樣的靈感,那就等等適合的時候,等我有空應付的時候再來。否則,今天就先去找別人吧,去麻煩李歐納.柯恩(加拿大知名音樂家)吧。」 

 接著,威茲整個的創作過程都改變了,並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在創作過程中的焦慮感,彷彿在他將創作精靈解放時,獲得了舒緩。” 

在古希臘,人們相信創造力不由人類本身而來,而來自遙遠不可知的原因,他們稱為「守護神」(daemons)。對他們來說,靈感的產生更像是守護神突然穿過了你,藉由你來幫它呈現。 守護神的心態可以提供創作者在內心憂慮與自我之間保持安全距離。如果在一開始就相信,靈感這些不凡的能力是借來的,那麼在靈感一直不來,創作不順的時候,我們會知道這不是個大災難,知道這不完全是我們的錯(也可能是守護神不太給力),然後,接著持續堅守創作 - 這也是最近得到的啟發。 

《老子》和畢卡索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每當看到小孩子的創作,總是羨慕他們的天真、遊戲、自由自在。畢卡索曾說:「每次見到小孩子在街上、在瀝青路面或在牆上亂塗亂畫,我都會停住腳步,他們筆下的東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總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東西。」 

「網球場的路上」也總是期望自己能夠再像個孩子亂塗亂畫般的創作,可是一直沒有方法。 

恰巧最近在一本解讀《老子》的書《道可道》裡意外的得到了啟發。老子說:「復歸於嬰兒」。在老子看來,回到嬰兒是一種終極境界,一種理想的人生狀態,而要達到這種境界無比艱難,必須辛勤刻苦地去「有為」。 

這段文字突然給了一個方向(或者說是一個心法),想回到孩子無為自在的創作層次,想到達那個「遠方」,靠的是持續不間斷地堅持創作。 

不知道畢卡索是不是也是這麼想,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畢卡索確實是這樣做了,而且持續做了一生。畢卡索說過:「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畢卡索的一生創作了3萬7千多幅畫,排成一列可以長達好幾公里。 

想要像個孩子,那就持續創作就好。不論是畫畫、寫作、烹飪、攝影,不管有沒有靈感、成果史上最爛、反饋差,都知道那只「路上」。 

筆下的線_________就是通往遠方的路。 

創作是快樂的時刻,如果你也有滿滿的創作慾,也想有個人可以一起吸收、放空,有點距離的討論遠方,歡迎來和「網球場的路上」聊聊,和一個也喜歡網球的臭皮匠一起腦力激盪,熱愛創作。 歡迎來訊!Email也可以:tothetenniscourt@gmail.com。

2020/07/19

「我的網球故事之二」 -《十六歲青少年排名第一時,選擇放棄網球》 作者:劉虹蘭


教練出走、受傷的黑暗期


國三那年,蘇教練帶著他雙胞胎兒子出走美國,而我也剛好碰到手腕和腳踝嚴重受傷的問題,這一切接連發生,讓我200%的信心,徹底崩盤~(原來受傷、挫折,對選手才是真正的考驗😓


為什麼不跟教練一起出國呢?!


我來自大家庭,家裡六個孩子,前面五個都是女生,爸爸對我們非常保護,要求也很高。大姐被要求品學兼優,做我們的榜樣,所以任何校隊都不能參加,畫畫能保送學校也不可以去,就是好好唸書!我是家中老二,(照豬養🤣)重點是,我很乖的自我管理,沒影響到生活作息與功課的情況下打網球🎾直到比賽冠軍,有幾位教練邀約找上爸爸,爸爸才驚覺自己女兒很厲害,只好開始全力支持!(要別人認同前,得先證明自己💪


爸爸的支持是惡夢的開始🤪


爸爸看我比賽,從不拍手,即使他站的遠遠的,我都能聽到他那一聲「嘖!打那什麼球」


打冠軍回家想邀功,爸爸會說:「有什麼了不起,妳又打不贏王思婷(思婷姊大我兩歲,我們歲級不同,且她也一直在越級)!」有一次好不容易搶七打贏一個壯年組國手的教練,爸爸說:「不要驕傲,妳又不是全國第一(他要的是不分歲級的全國排名第一)。」永遠達不到爸爸的標準,也完全沒有一句鼓勵的話,原因只是,爸爸怕我太驕傲😳


但爸爸和我都不知道的是,那看似激將法的激勵,正一點一滴的消減我對網球的熱情。就像被戲弄的小白兔,永遠追著釣竿上吃不到的紅蘿蔔跑一樣沮喪😅


另外,爸爸不讓我跟教練一起出國的原因,也是不想女兒離開身邊!對!爸爸就是十足傳統的大男人!!這也讓一心一意想著出國的我,突然沒了方向。


成了難以馴服的討厭鬼😖


教練飛去美國的那段時間,我到處找教練、找團隊,但意見很多我,總是不滿意,也有很多的想法(標準水瓶座),甚至猖狂的覺得,沒有教練可以教我!在這裡我真心懺悔🥺對當時碰到我這討厭鬼的教練,鄭重道歉🙇‍♀️


記得有個教練在訓練過程,問我:「剛剛那個球為什麼這樣打?」我很認真詳細的說明,教練非常認同的說:「不錯!妳說的對,態度很好!不像剛剛那個xxx,只回答我,就不要失誤,比別人多打一個球,就可以贏啦!」教練說完後,我有點失望,心裡對教練扣分,因為我覺得,那個選手沒講錯,如果教練想傳達觀念,應該引導選手,而不是在我面前批評他😔


太有想法,加上賀爾蒙作祟的青少年時期,演變成常常在球場上和教練吵架,有一次更過分的在訓練還沒結束時,一邊哭,一邊收了球袋,轉身就走!有個更資深的教練跑來安慰,但脾氣很壞的我,完全不買單,怒氣沖沖的腳踏車騎了就走(真的很討人厭🤪


喪失信心,放棄網球


國三那年,我最有自信的正拍動作跑掉了,手腕嚴重受傷,腳踝也受傷🤕️又沒有信任的教練,對未來完全茫然~~


爸爸又開始分析來邀約的高中團隊,但我根本沒在聽,因為我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在爸爸很詳盡的分析後,停下來問我:妳想要去哪裡?我鼓起勇氣,眼神明確的回爸爸:「我不要打球了!」


拋出的震撼彈,讓爸爸從興奮的樣子,一下子變得有些錯愕,可以想見這句「不要打球了」的衝擊有多大,過了幾秒,爸爸說:「那妳要去哪裡?」我回答的那一段話,到現在都清晰的記得,我說:「我去唸中國工專的電子資料處理科,(那時候電腦開始夯)未來畢業一定有工作。」爸爸竟然沒猶豫的說:「好!」當時十六歲排名第一的我,就這樣,放棄了網球🎾


有人問我,為什麼說放棄就放棄?不難過嗎?


怎麼會不難過,但在我最自信的武器不見了,手傷加上腳傷,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好,好了之後,我的正拍還回得來嗎?找得到可以幫助我的教練嗎?一連好多問號,和自我懷疑,以及求助無門,最後,我選擇逃避了~


網球場上的學習


*現在我帶著孩子打球,就能體會當時爸爸用心良苦的期待與要求,很感激爸爸對我的支持,但也更明白,這種傳統教育、激將法的方式,對孩子來說,並不會讓我們越挫越勇,尤其是對我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內心不夠強大的小孩來說🥳


跌入谷底的這一段過程,讓我明白,自信心的養成很難,打擊它卻很快,我在200%的信心狀態,跌到30%不到,內心害怕與無助下選擇逃避。


不過也因為有這一段,讓我現在更是小心翼翼的保護著宇恩宇甯的心理狀態~原來,每件發生的人事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真正的放棄後,才知道是真愛,於是我又回來了🌟

2020/07/02

「我的網球故事之一」 -《第一支600元的球拍》 作者:劉虹蘭

燃燒生命的愛網球,學習更深刻 



當年,是我四年級準備升五年級的暑假,木柵國小剛蓋好兩面紅土網球場,並大張旗鼓的選拔第一屆網球隊。當時還是學校樂隊的我,穿著小洋裝就去參選,幾項簡單的體能測驗過後,我不但順利選上,還是隊長(可能長得高大吧😅)。 

回家後,正巧碰上媽媽和阿嬤在聊天,我伸手跟媽媽說,我要600塊買球拍,那時候對網球毫無概念的媽媽說:為什麼去運動還要錢?阿嬤馬上從口袋掏出600說:來!阿嬤給妳~~ 就這樣開啟了我的網球路! 

很快的就對網球非常癡迷,每天期待著天亮,早睡早起,想多點時間打球,得先把功課和家事做好,無時無刻等著走上球場打球,愛上打到甜蜜點,愛上球飛行的又快又準的感覺,不管颳風下雨,都想著打球。 

五年級那一年,有個好朋友就住在學校旁邊,下雨天我會窩在她家,看著窗外,雨小了,就會拉著她到球場,兩人勘查場地後,商量著把球瞄準在沒有積水的地方,就這樣學會拉球,也練就了準度! 

人生中的第一個比賽 

練習了十一個月後,求知求進步以及求勝的慾望更強烈,開始愛挑戰,愛上獲勝的成就感,學會比賽後,參加我人生第一場全國十二歲組青少年排名賽!(在台北市立網球場) 

也是在那的第一場比賽,遇上影響我非常大的蘇超凡教練,當時他帶著自己的選手參賽,第一場就碰上我,而蘇教練也很妙,看了三、四局後就走掉了,然後他指著我說,這小女生會冠軍~~ 

記得當時的頒獎,我還搞不清楚狀況,一支肯尼士密網的球拍,穿著帆布鞋,接過第一座冠軍杯,沒特別喜悅,只覺得好像理所當然(自我感覺太良好🤣)。 

選擇教練,開啟網球生涯 

沒多久,小學要畢業了,十二歲全國排名第一的名次,開始很多學校積極爭取,不懂網球的爸爸,收到一封毛遂自薦的信,裡面附上教練和國外教練研習時的大合照。 

爸爸說:給他帶吧!我當時一臉問號❓問:為什麼?!爸爸說:因為他是我好久不見的初中同學。(感覺一切自有安排) 

所以,木柵國小畢業後,不屬於哪個團隊,而是到了沒有網球隊也沒有網球場的北政國中,學校對我非常禮遇,只上半天課,下午練球,還安排了導師每天幫我加強課業,所以在網球場上衝刺的時期,我並沒有荒廢課業!(感謝我每一個階段的師長💕) 

在北政國中開始正規的選手訓練,蘇教練也將我「自己看自己學」的動作問題,在一個暑假全修正過來,讓我有美美的動作,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而我也一直保持著十二、十四甚至越級的十六歲雙料冠軍! 

這是一段我人生中很大的體會,每個人在一生中,願意燃燒生命愛一件事的機會,就那麼一次,它讓我學會,時間分配,自我管理,為了好成績,每天自律的訓練、休息和飲食控制。 

常常有父母問我,他的孩子該怎麼辦,繼續打球?還是好好唸書?我總會回答:應該去問自己的孩子~~ 

打球需要天份,唸書也需要天份,做喜歡的事,就能兼顧;做不喜歡的事,可能兩頭空! 正值畢業季,我想把自己在網球生涯中這一段深刻的體會,先與大家分享~💕

2020/05/20

網球人

我們說一個人是網球人,是說網球會讓這個人感到快樂。


「幫你問」:盧彥勳為你解答,如何在比賽中正常發揮?

        這次的「幫你問」我們圍繞著一個代表性的疑問 - 「如何在比賽中正常發揮?」向盧彥勳尋求協助,以下是來自球友們的提問與盧彥勳的回覆。



        第 1 個問題來自球友Kuan-Ying,他問:「請問盧彥勳有沒有曾經在比賽中突然忘記怎麼打球的經驗?可能姿勢變得不是平常練習的樣子,或是一直沒有好的球感,如果有的話在比賽的當下該怎麼調整呢?」

以下是盧彥勳的回答:「自己有在一段時間也有對發球的拋球有恐懼症,差不多前後花了兩年的時間才走過,當時只要準備發球時就會害怕球拋的不好不夠直不夠準,也很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作為一個職業選手連基本發球拋球都做不好,怕被同業的說嘴或討論,導致自己對比賽一點動力也沒有,比賽前後都一直被這心理的壓力給困擾著,自己一直在技術層面上去解決,但一直沒有效果,最後找到心理老師從內心去穩定,雖然沒有立即的成效,但心理上開始比較能接受自己當下的缺陷,所以心情的起伏就慢慢的縮小,也讓自己更可以用平靜的心情去體會技術上的感受,後來慢慢的這問題就改善了,而那年的成績卻也意外的好。

假如是可以到球場上比賽的選手或愛好者,在場上技術都有一定的程度(包括:動作、擊球判斷、擊球掌握和移動),所以會在比賽中,忘記所有的網球記憶,幾乎都是心理造成的,壓力、緊張、比賽輸贏的心理都直接造成自我本體感覺下降、眼睛判斷、肌肉彈性受影響....等,直接反應在場上的每個細節,導致你感覺很不好甚至好像不會打球似的,所以要先理解心理身理是相互連結的。假如我遇到的話,一定會提醒自己play for win 而不是play for not to lose ,身體會比較容易放得開,另外盡可能point by point 來看,盡可能把事情簡單化,例如:當你在打正拍時,在這0.0幾秒擊球情況下得同一時間注意步伐、轉身、揮拍速度...等,這是非常困難可以做得好的,特別在自己狀況很差的時候,這時應該專注在一到兩項影響自己事情上去執行和調整,把狀況一步一步調整回來,你有一場比賽時間可以做任何的努力和嘗試,大方向是你習慣怎麼想,它會領導你的身體,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 2 個問題來自球友尊喬,問:「請問當失誤的時候越打越差,應該如何調整讓自己越來越好呢?」

盧彥勳回答:「網球比賽本來就不是完美的,在場上每個人都會失誤,就算世界第一也會失誤,失誤在比賽中是存在在,既然存在我們就要接受它,但人總是追求或期待越來越好甚至完美,相對的對失誤容忍度開始下降,所以直接就會影響到心理層面導致越打越差,但失誤不等於會越打越差、失誤不等於會輸掉比賽,可以從兩個較基本步驟去努力。1.就是你能不能接受失誤這是很重要。2.去釐清失誤原因試著去解決。當你能接受失誤發生我們可以確保心理狀態不受影響,當你去釐清失誤發生試著去解決,你只會有機會越來越好,就算一場比賽下來都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只是可以說差,但絕對不會越來越差。因為越來越差的定義是發生、一直發生同樣的失誤後,去影響到你本來其它一些可以做好的事情,這才是越來越差。」

        第 3 個問題來自球友昱翔,問:「每一次打較正式的比賽時都會非常緊張,只能發揮正常實力的三成左右,教練說多打比賽能減緩,但遇到真正上場比賽時,卻仍無法克服這個心理狀態,想問一下您是否有訣竅能克服這個心理障礙?」

盧彥勳回答:「我的建議是,你在賽前可以做一些放鬆訓練讓自己比較不會這麼緊張,給自己一小段時間想等會要怎麼比賽,之後就不需要再去刻意想比賽要怎麼打(因為叫選手不要去想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可以清楚想一遍,多想也對你也沒幫助),在比賽中,把自己的儀式給找出來,例如:不管得分或失分,所有的準備動作都是一樣的,發球前深呼吸,拍幾下球再發;接發球前先跳動幾下....等,可以透過這些動作或儀式把頭腦清空把專注力找回來,你也不會有太多額外時間東想西想的,少想一些,自然的就不會那麼緊張,身體也不會那麼僵硬。另外不要一直去事先想會發生的事情或結果,而是去想我現在該做什麼。這些東西你應該要在練習比賽上就要去練習,而不是光是技術上,想法和習慣都需要去練習,才能指揮得動身體。」

        第 4 個問題來自球友世珏,問:「我想請教一下,當遇到實力相當的對手在球場上對弈的時候,心理素質和戰略是不是變成勝負的關鍵,那如果壓力來臨的時候,當下腦袋該思考什麼事情讓自己的狀態恢復呢?」

盧彥勳回答:「在比賽中壓力隨時都有,你需要跟它共存,選手本身就是盡可專注在接下來該怎麼做,而不是現在是什麼情況或之後結果會是怎樣,假如你想太多現在是破發點或局點...等,所以我一定要贏或不能輸,念頭佔你太多想法的話,自然而然你的身體感覺就會受到影響,在這時更需要專注在,要怎麼打對手才會打到我喜歡的位置或優勢的地方,還是對手不喜歡什麼球...等,一分和一分就比較容易區別出來外,也不會被未知結果牽著鼻子走,更像你在計畫想要的結果,在這情形下你會更看清楚比賽的內容,比賽也會變的更有趣些。」

        以上就是這次的「幫你問」,非常感謝盧彥勳Yen-Hsun Rendy Lu的分享,從回答中能看到網球一哥的用心,希望可以幫助球友們在比賽中有所突破,也歡迎你分享給有需要的球友。從頂尖選手的身上我們可以收穫許多,那些競技場上的經驗,有時也正是我們面對困境時所需的智慧,如果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在網球的路上有什麼樣的困惑,都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繼續問!

2020/04/04

網球手鐲(Tennis Bracelet)的由來


無論是在奢侈品牌或是小眾珠寶設計裡,會發現有一種鑽石首飾以Tennis(網球)命名。Tennis在這裡指的是一種設計的樣式 - 是將鑽石一顆接著一顆並肩排列組成一圈的鍊子。為什麼會以Tennis為名呢?這就要說起前網球球后艾芙特(Chris Evert)的一段趣事。

在198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八強的比賽,名列第三種子32歲的前球后艾芙特(Chris Evert)對上小自己11歲的另一位美國選手麥克尼爾(Lori McNeil),比賽中來到一分激烈的對抽,突然艾芙特發現自己手上的鑽石手鍊不見了!

艾芙特立刻向主審要求停止比賽,與工作人員一起在球場上找尋散落的鑽石。艾芙特在球場上找鑽石的畫面也隨著現場轉播,播放給了全世界電視機前的觀眾。沒多久艾芙特幸運地找齊了鑽石,拼回了手鐲,比賽繼續。儘管最終輸了那場比賽,但她卻因此意外地在珠寶界引起風潮。

艾芙特手上的鑽石手鐲,來自珠寶設計師George Bedewi之手,一顆接著一顆繞成一圈的設計原本取名為永恆手鐲(Eternity Bracelet)。在這件趣事發生之後,設計師George Bedewi將這款手鐲改名為網球手鐲(Tennis Bracelet)廣受球迷們喜愛。於是其他的珠寶商也紛紛跟進,將同款式的手鐲改以網球命名。

這就是網球手鐲的由來,在蘇富比拍賣、南非的開普敦鑽石博物館以及大大小小的珠寶品牌的網站上,在介紹網球手鐲時,大多也都會說起艾芙特的這段趣事,大家都認同這就是為什麼一款鑽石手鐲會以網球命名的原因。現在,凡是將鑽石或者其他寶石一顆接著一顆的做成手鐲就可以叫網球手鐲,如果做成項鍊就是網球項鍊(Tennis Necklace)。
處處留心皆學問,鑽石裡原來也有網球。



沒有網球賽事,我們還是可以收穫有趣的網球知識。

圖片來源:https://www.66mint.com/products/tiffany-co-diamond-victoria-line-bracelet?fbclid=IwAR1siKMQp_QIYfFz0Ko-S6G6tvPZycc-GpfNP7xa_rAW0kUsBjObynthLS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6WVfIfWxcI

2020/02/14

打網球後的DIY伸展:「4手+6腳」 - 10 stretches after the match

為了避免肌肉痠痛與運動傷害,在打完網球之後我們應該做哪些伸展動作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請教了資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教導我們一些每個人都可以自己簡單做,也一定要做的伸展動作。分享給你。

在做伸展之前,物理治療師提醒以下三個觀念需要留意:

首先,這是伸展不是鍛鍊。伸展時,一開始你的肌肉可能會覺得緊繃,甚至有點疼痛;假設最緊繃是10分,伸展時緊繃的感覺有3-4分即可。隨著時間1、2分鐘過去,緊繃的感覺應該會逐漸放鬆。要注意的是,過程中如果有越來越痛或麻的感覺就要停止,不要勉強。過程中也不可以憋氣。

接著,做幾分鐘?圖片裡的伸展都是靜止的動作(維持一個姿勢不動一段時間)。伸展的關鍵在於停的時間要夠而不是力量大,這樣才會有用。第一次做的動作可以從維持住1分鐘開始試試,循序漸進,以靜止3分鐘為目標。

最後,什麼時候做?我們可以和選手一樣打完球就在球場旁做伸展,或者也可以到回家洗完澡再做。重點是打球完的「當天」就要伸展。


1。手肘伸直,右手掌向前手指向下,
左手協助往下扳,伸展右手前臂曲肌。(換邊做)


2 手肘伸直,右手掌向後再向身體外側轉,左手掌從上方緊扣
將右手掌往上拉,伸展右手前臂伸肌。(換邊做)

3。右手大臂高舉前臂下垂於身後,
左手掌繞過頭部抓住右手肘向後方拉,伸展右手三頭肌。(換邊做) 


4。右手手臂往左側打直,左手壓住右手大臂,
向身體內側壓,伸展右肩後側肌肉。(換邊做)


5。平躺,雙手抱起左膝,將左膝往右肩方向上拉,
伸展左側臀部肌肉。(換邊做)

6。平躺,將左腳踝跨在右膝上,雙手環抱右膝將右膝往身體方向拉,
伸展左側臀部肌肉。(換邊做)

7。左側躺,左腳向下伸直,右腳向前伸直平放,伸展右大腿外側肌肉。(換邊做)

8。找個階梯,踩一半,手扶住階梯把手或牆壁,將雙腳後跟向下沉,
伸展小腿後側肌肉。

9。左腳蹲,伸直右腿,腳尖朝上,伸展右大腿後側肌肉。(換邊做)

10 左腳蹲低,伸直右腿,腳尖朝前,伸展右大腿內側肌肉。(換邊做)


運動後的伸展,可以避免肌肉痠痛和運動傷害。感謝物理治療師低調專業的熱心指導。打完球,記得跟著圖裡動作,左右兩邊都要做喔!希望大家都快快樂樂去打球,健健康康再去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