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22/12/05

「球場見」陪打服務,到底想要幫助誰?



每個創造服務的人需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我到底想要幫助誰?」

其實,這個問題追根究底到最後,多數的人的結論,應該都是「過去的自己」。

「球場見」想要幫助的是,過去的我,與現在的你。

大量研究結果顯示,練習時間量與實際取得多少學習成果之間沒有什麼關係。大多數人在試著提升自身技能時,並不清楚應該改善什麼,所以只是在浪費時間。

想要更好,我們需要高手提供針對性的評論,提供外部意見。

職業選手們會有教練、陪練員和對手。在「球場見 - 找到高手陪你變強」,我們提供你後兩者。幫你媒合不同的網球高手,陪你練習、陪你變強。

「球場見」陪打服務推出一個月,目前有 30 位網球高手加入,有 30 多位球友邀約陪打。

幾天前一位朋友問我:「想變強的目標是什麼?」

我自己的體會是:「變強,會快樂!」

我們希望有一天,每一個喜愛運動朋友,都可以自在、簡單地找到合適的高手練習。

這是我們的目標。

歡迎你參與,使用這項服務。

期待你加入,一起實現這個未來。

2022/11/22

我到底有沒有本事和毅力活出我的人生?



體育變得越來越專門,從小小年紀就得激烈競爭。《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指出,美國有七成的孩子在十三歲之前退出校隊。

「因為再也不好玩了。」他們有一套現成的說法。但又到底是為什麼呢?

《華盛頓郵報》提出了兩個原因:

體育變得越來越專門,從小小年紀就得激烈競爭。日益富裕的社會更加助長了這種趨勢。

雖然所有時代的孩子都像現在這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懷抱雄心往前衝,看看自己能否站上至高的賽場,日後也許可以成為職業選手,甚至出征奧運。但現在,選手八歲就有機會參加體育夏令營,十歲就買最好的訓練器材、獲得最好的教練指導,甚至也許十四歲就聘請個人訓練師。

簡單的說,如今當個頂尖的體育選手需要投入的時間和金錢,遠較過往更為可觀。

另一個原因比較微妙,卻也更腐蝕人心。《華盛頓郵報》指出:「我們的文化不再支持年紀稍長的孩子為了樂趣而投入練習。培養『成功』孩子的壓力,讓我們期望孩子成為人中龍鳳。倘若他們無法擠身頂尖之林,我們會想趕快停損,要他們專注在自己擅長的項目。」

純粹出於熱愛而練球?那是二十世紀的想法啦!孩子們花在專家口中的「自由玩樂」(有就是多數人所說的混日子)時間減少。對許多學生和家長來說,體育只是及早證明本事的手段。

我們也或多或少能感受得到當前的文化強烈期望孩子們成功得更多、更快、更早,像是在向孩子們傳遞出一個清楚的訊息:「你現在就得成功,否則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

19 歲的阿卡瑞茲今年成為網球史上最年輕的年終球王(下圖)。喬科維奇第六度拿下 ATP 年終賽冠軍(上圖),追平網壇紀錄。

然而,無論這個崇尚年少得志的觀點怎麼執迷、追捧,對大多數的我們和對大多數孩子們來說,人生真實的樣貌是,成功沒有期限。

去年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一生都在漂泊毫無定性的人是不太可能成功的,那些一輩子專攻一個小領域的人也不太可能成功。

最成功的是那些經歷幾年探索期,再接幾年深耕期的人。而最有志向的創造者還不會止步於此,他們連續火(hot streaks)了幾年之後會感到枯竭,就再去經歷一段時間的探索期,嘗試一些全新的東西,然後再來個深耕期。

我們需要的是「探索」➡️「深耕」➡️「探索」➡️「深耕」️➡️「探索」➡️「深耕」…

正如美國作家蘇珊・坎恩在《安靜,就是力量》中寫道:「人生的祕訣在於到對的光下。對某些人而言,那是百老匯的鎂光燈;對某些人而言,那是亮著檯燈的書桌。你要運用毅力、專注、洞察力和感受力,去做你愛的工作,去做你認爲重要的工作。解決問題,發揮創意,深入思考。想出你這輩子要怎麼對世界做出貢獻,好好付諸實行。」

但除非我們無比幸運,否則找出「對的光」的唯一方法,就是耐心尋找。

我們不是突然發現自己是誰。我們需要的是耐心。我們得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經歷過很多很多事情,才能「成為」那個誰。

「球場見」像是網球界的 Uber + Match . com

 「球場見」像是網球界的 Uber + Match . com,幫你找到高手,陪你變強。



這項服務推出兩週,感謝分享,陪打邀約與詢問漸漸增加。

球友們對陪打的需求,有想恢復球感增加強度的,有想練比賽的,有到外地出差想打球的,有幫小孩小選手找對手的,有想享受打球樂趣的,也有想體驗發球被巴回來的(真的)...
「球場見」的邀約方式,只要來訊或 email,提供我們以下資訊
時間(一、兩個都可以):
地點(由你選擇,也可以配合高手):
對陪打的期待:
對自己的球技的描述:
我們會幫你詢問網球高手團的所有高手,然後將可以赴約的高手的資訊(包括收費),提供給你選擇。
「球場見」希望讓更多的球友可以隨時隨地、自由預訂,找到高手陪練,享受進步的快樂!

我們的 email:tothetenniscourt@gmail.com

2022/11/05

讓知識的微風,從所有敞開的窗戶吹入



甘地曾說:「你的頭腦應該像一個開著許多窗戶的房間。你讓微風四面八方湧入,但沒有任何人能把你吹走。」

知識如此,我們相信網球也是。

因此,我們招集了一群網球高手,開啟這項新的陪打服務 -「球場見」- 找到高手陪你變強。

不論你是在住家附近,或是在異地他鄉;是一個人時想練球,三缺一時想比賽,或是幫小選手找大選手,透過「球場見」,你可以自在地預訂時間、地點,告訴我們,我們會為你媒合網球高手,由你選擇,陪你練習。

我們的球技也應該像一個開著許多窗戶的房間。讓微風四面八方湧入,儘量接受所有的想法、打法,然後決定如何使用這些,來創造屬於自己的進步。

與高手練習進步最快,在所有領域都是。想變強,必須培養自己的眼光,成為更大的世界的一部分。想要進步,得找厲害的人練習。

邀約「球場見」陪打,歡迎私訊或 Email:tothetenniscourt@gmail.com與我們聯繫囉。

* 插畫 by Asako Masunouchi

2022/10/11

致網球高手

我們正在籌備跨全台的網球陪打服務,目前開始招募網球高手。

不論你/妳身在何處,是職業或是有意願,只要你/妳願意,歡迎你/妳加入我們,藉由陪打擴展人脈,協助網球愛好者享受進步,也為自己多點收入。

我們正在籌備的陪打服務,它的流程大概會是這樣的:

我們會以 Email 的方式寄發來自「網球場的路上」粉絲專頁收到的所有陪打需求(包括時間地點程度等),寄給所有加入我們的網球高手。

屆時如果你可以赴約,我們就會將你(以及可赴約的高手們)的資訊轉知學員,由學員依個人程度與預算,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手。

所以,只要你願意,你都可能幫助球友享受進步。

我們誠摯邀請願意陪打的你加入網球高手團,擴展人脈,豐富生活。歡迎臉書來訊或Email:tothetenniscourt@gmail.com與我們聯繫,暸解細節。

最後是給「想找陪打的朋友」的預告:

如果你想找陪打、陪練,讓自己變強,我們已經有網球高手,包括現役職業網球選手加入陪打服務囉(歡迎搶先來訊,提出陪打需求)。

和高手練習才會變強。我們也相信,「與高手練習」會是推廣網球的一種好方式。

2022/09/22

幸運是因為我們注意到了費德勒


費德勒宣布退休。不算是費迷的我,開始回想。


曾經在好幾年的時間裡,每當費德勒比賽,多數的時候我傾向支持他對面的選手。但儘管如此,卻總是在網路上一再看著費德勒的慢動作影片,試著模仿。

這幾年,當費德勒因傷不再打球,我發現自己買了他的 RF 帽子,常常戴上。

心理學家說,我們的最佳盟友並非那些一直支持我們的人,而是那些起初反對我們、繼而改變主意加入我們陣營的人。我們過去的敵手,最能有效說服其他人加入我們。

我沒資格當費德勒的對手,但卻也因為寫粉絲頁的關係,看了許多資料,成了費德勒的支持者。

球場上的費德勒像是一位常勝的貴族,他讓網球除了是競技、輸贏,更多了優雅氣質。費德勒讓網球感覺變得更高級了。

球場下的費德勒喜歡參加活動,時尚派對、慈善晚宴、表演賽等等。球場上、球場下的完好形象,讓他連續多年都是代言收入最高的運動員,也多次被時尚雜誌評為全世界最時尚的男人。

費德勒的比賽賞心悅目。費德勒的笑容擄獲人心。

費德勒因為網球成家立業,而更值得讚賞的或許是安居樂業。費德勒的教練柳比西奇(Ivan Ljubicic)曾說:「我必須承認,我很驚訝像費德勒這樣的人儘管有許多選擇,卻依然可以專注在一件事情上,而且做得這麼好。」

對於如何決定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並時刻做出適當的決定,曾看過一個建議。

著名學者詹姆斯.馬奇(James March)曾提出,我們許多人在做決定時會不自覺得遵照一種「後果邏輯」(logic of consequence):哪種行動路線會產生最好的結果?然而,更好的方式或許是改為遵照一種「適當性邏輯」(logic of appropriateness):像我這樣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

這樣的行為會有所不同,我們並非向外看,試圖預測結果,而是向内求助於自己的本質。我們做決定、做選擇的基礎在於我們是個什麼樣的人,或是想要當什麼樣的人。

費德勒曾經是個火爆脾氣,之所以轉變,關鍵時刻是當他重看自己在 2001 年的一場比賽中發飆的影片。「那一刻決定了我的生涯,」費德勒說:「看到自己在電視上爆氣讓我開始覺得不妥。我看著自己把球拍丟到角落,我的天,這不太賞心悅目。接著我又看到畫面裡的那個人望向四周,一臉挫敗失望的樣子,我馬上說『這真是又笨又蠢。快振作起來吧。』」

「像我這樣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從火爆脾氣到王者風範,費德勒的決定讓他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運動員。他與職業生涯最大的對手納達爾成為好友,更是網壇佳話。

費德勒喜歡網球,他多次提到過自己非常感謝網球,網球開拓了他的世界,如果不是網球,他可能一生都只會待在家鄉巴塞爾。

「有時候只是因為能夠打球而感到快樂,」費德勒曾說:「很遺憾,有些人和媒體不明白打網球是可以單純享受樂趣。他們總是認為你必須贏得一切,必須總是獲勝,否則就一文不值。因為我喜歡網球,這是我最喜歡的愛好,也變成我的職業。有些人就是無法明白這點。」

費德勒擴展了職業網球選手的許多可能,他讓網球變得更高級了,他讓費迷成為了網球迷。

「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褚威格(Stefan Zweig)在著作《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道。

費德勒是個幸運的人,我們都為他感到高興。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為自己感到高興。因為幸運不是因為比較多好事發生,幸運是因為我們注意到了好事的發生。

幸運是因為我們注意到了費德勒。

2022/09/13

以歡樂對抗恐懼,以幽默推翻獨裁


網球迷們大多都知道,喬科維奇 12 歲的時候經歷過戰爭 - 北約轟炸塞爾維亞(當時叫南斯拉夫)。相信許多人(包括我)會想,那段遭遇過戰爭的童年,或許是喬科維奇擁有不可思議抗壓力的原因吧。

不過,最近讀到一點塞爾維亞的歷史,提供了當時的另一段影響更深遠的故事,很有啟發。如果北約空襲帶給過小喬科維奇和他的同胞恐懼和壓力,那麼將這股負面能量轉換為正面能量的,或許就是這場以幽默推翻獨裁的非暴力反叛運動。

1999 年 3 月到 6 月北約轟炸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 78 天。北約為什麼要轟炸塞爾維亞?簡單說,是試圖逼迫當時的獨裁者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停止在科索沃自治區執行的種族滅絕行動。

獨裁者米洛塞維奇在塞爾維亞有不少支持者,但有也有很多反對者。對米洛塞維奇的指控是獨裁、掌控選舉、政治迫害、涉及多項戰爭,以及違反人道行為。

在塞爾維亞,反抗組織試著推翻米洛塞維奇,但他們需要以安全的方式,告訴每一位反對米洛塞維奇的人:「我們是多數,他們才是少數。」

1998 年的秋天開始,反抗組織用噴漆在市區廣場畫了 300 個緊握的黑色拳頭(如下圖),在首都貝爾格勒各處的建築物上貼上這個圖像的貼紙。他們還加上了一些標語,像是「起來反抗,因為我愛塞爾維亞」、「智取體制」。在那之前,私底下反對米洛塞維奇的塞爾維亞人害怕當眾表現出反對。而看到反抗組織那個拳頭標誌,讓他們明白還有其他人願意挺身而出。

當叛逆感覺像是一種追隨多數的行為,要叛逆就容易得多。

接著,反抗組織找到了一種巧妙的方式來把恐懼轉化成另一種強烈的正面情緒:歡樂。他們用幽默感來吸引盟友並顛覆敵人。

比如,他們送生日禮物給米洛塞維奇:一張去荷蘭海牙國際法庭的單程車票,讓他為了戰爭罪行去接受審判,還有一副手銬和一套囚服。

再比如,反抗組織用有著米洛塞維奇肖像的 T 恤製作了一支廣告。一個婦人站在洗衣機旁說:「十年來我都想洗掉這塊污漬。相信我,我什麼都試過了。不過現在有了一款新型洗衣機,有一種強效洗程......可以永久清除這種污漬和類似的污漬。」

凡是在恐懼瀰漫的地方,反抗組織就看見搞笑所能扮演的角色。作為智囊團之一的斯爾賈.波波維奇(Srđa Popović)認為,當你手中沒有權力,把強烈的負面情緒轉為正面情緒就是種有利的方法。

波波維奇分享過一個發生在 1983 年的智利的故事。當時智利礦工發動一場抗議活動來反對當時的獨裁者皮諾契特將軍,他們沒有冒險進行罷工,而是慫恿大家慢慢開車。計程車司機放慢了車速,公車司機也一樣。沒多久,行人在街上也以慢動作行走,開汽車和卡車的人以蝸速行駛。大家並不害怕這麼做,而且他們很快就看見鄰居也不害怕這麼做。

波波維奇補充:「大家害怕公開談論對皮諾契特的厭惡,因此,如果你討厭那個獨裁者,你也許會以為自己是唯一一個討厭他的人。智利人曾說緩慢開車這類手段使得大家明白『我們是多數,他們才是少數』。而妙就妙在那樣做一點也不冒險。」

2000 年新年前夕,或許是最關鍵的一次活動。波波維奇和朋友在「共和廣場」辦了場慶祝活動。他們請到了塞爾維亞當紅的搖滾樂團並且放出風聲,說午夜時分將會有一場「嗆辣紅椒合唱團」的現場演唱,那是個轟動國際的樂團,在塞爾維亞也大受歡迎。數千民眾擠在貝爾格勒市區的廣場上,隨著本地樂團的演奏起舞,興奮地等待壓軸秀。午夜前一分鐘,廣場上熄了燈,大家開始倒數。可是等到時鐘敲響十二下,那個知名的搖滾樂團並未出現。

唯一能聽見的聲音是一段哀淒的音樂,在場震驚的觀眾無言地聆聽。

現場就只看見一個巨大的螢幕,播放著由一張張照片組成的幻燈片。那些照片上是米洛塞維奇統治下被殺害的塞爾維亞軍人和警察。這時一個名叫鮑里斯.塔迪奇(Boris Tadic)的心理學者從舞台後面傳送出一則明確的訊息:「我們沒什麼好慶祝的。過去這一年充滿了戰爭和壓迫,但事情不必這樣下去。讓我們好好把握未來這一年,因為 2000 年就是那一年。」他請大家回家去想一想自己會採取什麼行動。

用波波維奇的話來說:「那時空氣中有股能量,是任何搖滾樂團都無法營造出來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件重要的事要做。」

那年秋天,反抗組織動員了塞爾維亞史上最高的投票人數,擊敗了米洛塞維奇,並且引進了民主的新時代。四年後,鮑里斯.塔迪奇當選塞爾維亞總統,他就是那一夜跟大家說沒什麼好慶祝的,叫大家回家去的那個心理學者。

這就是發生在喬科維奇 12 歲那幾年的事。一場以歡樂對抗恐懼,以幽默推翻獨裁,或許對喬科維奇的成長也有所引導的非暴力反叛運動。希望對你也有啟發。 

邱吉爾網球俱樂部 - 可是,邱吉爾不喜歡運動


加拿大的多倫多經常被評選為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在多倫多,有一座紀念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公園,名為溫斯頓.邱吉爾爵士公園(Sir Winston Churchill Park),公園裡有一間同名的網球俱樂部——溫斯頓.邱吉爾爵士網球俱樂部,有 10 面球場。

網球俱樂部以邱吉爾命名,可是邱吉爾討厭運動耶。

邱吉爾不喜歡運動。「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決不坐著。」這句話可能就是出自於邱吉爾。對於運動,邱吉爾還有幾句名言,比如:

「每當我有需要做點運動的念頭,我就會去躺一下,直到那種感覺消失。」(Whenever I feel the need to take some exercise I lie down until the feeling goes away.)

「我的運動量來自為那些堅信要規律運動與健身的朋友們抬他們的棺材。」(I get my exercise being a pallbearer for those of my friends who believed in regular running and calisthenics.)

邱吉爾雖然不喜歡運動,但其實還是很注重身體的活動。最近在書上看到了邱吉爾的一個興趣,挺特別的。

邱吉爾以他一貫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選了一個沒人想得到的興趣:砌磚。他向住家查特韋爾莊園的工人從頭學起,一步步和砂漿、鋟平、疊磚,很快就愛上了這個步調慢而按部就班的手藝。砌磚跟他擅長的寫作和政治不一樣,不但不讓邱吉爾覺得累,反而讓他精神百倍。熟練之後,他一個鐘頭能砌九十塊磚。一九二七年,他還興致沖沖地寫信對首相說:「我這個月過很愉快,邊蓋屋子邊 口述文章,一天能砌兩百塊磚,寫兩千個字。」

邱吉爾的女兒也發現:「這是他憂鬱天性的最佳解方。」它們(砌磚和畫畫)讓邱吉爾暫時擺脫思考,全神貫注於身體活動,從中獲得快樂與放鬆,心情也隨之開朗。

邱吉爾大概是史上最積極進取的人。他勤奮而自律,樂在忙碌,ㄧ生產量與工作量驚人。

有多驚人呢?邱吉爾一輩子寫作多達 1,000 萬字、超過 40 本著作,畫畫超過 500 幅(他的另一項興趣),發表過的演講差不多 2,300 場,而且在做這些事的同時,他還先後出任國防部長、海軍第一大臣、財務大臣——當然還有英國首相。

「這是積極奮進的時代,」邱吉爾年輕時曾寫信對母親說,「我們得把休息擺到一邊。」

有必要這樣嗎?我們會想。邱吉爾當然也問過自己。

在他年輕時寫的小說裡(也是他唯一的一本小說),疲憊不堪的主人翁就曾問道:「值得嗎?拚命奮鬥這麼久,付出這麼多心力,生活過得如此匆忙,犧牲掉這麼多能讓日子輕鬆愜意的事——究竟是為了什麼?」

作家萊恩.霍利得曾寫道:「現在活著的每一個人都該感謝他的付出。」

邱吉爾擔任了五十五年國會議員,其中有三十一年是閣員,九年是首相。邱吉爾享受到勝利,也經歷了挫折。在人生走到尾聲時,他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的遺言也肯定了這項事實:

「這條路我走得愉快,也走得值得——不過,走一次就夠了!」

以邱吉爾命名的網球俱樂部,因為是在紀念公園裡,所以用上了他的名字。邱吉爾與網球或許相距甚遠,但在紀念公園裡邱吉爾的雕像上,刻著他著名的一句話,相信對所有正在努力的人都會帶來激勵。

這句話出自 1940 年的 5 月 13 日,那是邱吉爾第一次以英國首相的身份發表的第一次演說。面對下議院,這句話表達並鼓舞全民對納粹德國抗爭的決心。

「我能奉獻的沒有其他,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這就是邱吉爾的信念。這就是專業。

席不正,不坐,瓶子不正,不打球


納達爾是出了名的在球場上有許多習慣,非常重視秩序。比如,不踩白線,要用右腳跨過。每次都用同樣的順序喝水和運動飲料。喝完以後也一定把瓶子排得整整齊齊,瓶子上的 logo 要向著自己的那一面球場。以及發球前一系列的習慣動作等等。


有的人對這類的行為,覺得那是迷信。納達爾說:「如果是迷信,我為什麼不論是贏是輸都這樣做呢?把環境安頓成我心目中的樣子,能幫助我安於比賽。」

儀式不是迷信,納達爾說得好。在生活中也是。整理近期書中看到的一些段落,與大家分享:

社會學家發現,比起來不須仰賴運氣的活動,需要運氣的活動更傾向於創造儀式。例如,在大海裡捕魚的海島部落,比起在湖裡撈魚的部落,創造出更多的儀式。

儀式讓我們沒那麼容易被情緒和干擾左右,因為它們已經被習慣擋在外頭。建立有條不紊、符合道德又有益沉靜的終身習慣,有益於在混亂的世界中為自己築起屏障,讓自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完美展現實力。

「讓習慣成為你的盟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說:「我們必須盡可能把有益的行為變成習慣,讓自己不假思索自動為之。這樣的習慣愈多愈好,愈早養成也愈好......把日常生活的愈多細節交給不必費力的習慣,我們就能空出愈多高階思考能力,把這些能力用在更適當的地方。」

村上春樹也曾解釋過自己為什麼每天保持同樣的規律:「重複本身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像是某種催眠。我用這種方式催眠自己,讓自己進入更深層的心理狀態。」達爾文、康德、愛因斯坦,歷史上許多最具創造力的人也都是如此。

儀式的重點是過程。在運動場上,創造儀式的目的,並不是請神明站在我們這邊(雖然與神明同一陣線有益無害)而是在對手得到好運庇佑時,讓我們自己的身心安頓下來。

在生活中,儀式像是一種保護,讓我們得以安居、樂業,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 - -

最後,圖片中哪一個才是納達爾的擺瓶方式呢?

答案是 C。

凱特王妃胸前的別針,是代表什麼呢?


凱特王妃是網球迷,她是溫布頓的常客。從 2017 年開始,眼尖的球迷會發現,凱特王妃每次出席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胸前都會別上象徵溫布頓經典的紫綠條紋蝴蝶結胸針。

英國人別胸針,都是有意思的。這個紫綠條紋胸針,表示自己是舉辦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的全英草地網球暨槌球俱樂部(AELTC)的贊助人(patron),這是俱樂部裡的最高職位,可以說是溫布頓賽事的主人。

2016 年凱特王妃接續伊麗莎白女王和之後的肯特公爵夫婦,擔任起 AELTC 的贊助人。因此,從 2017 年的溫布頓開始,凱特王妃每次出席溫布頓,都會別上紫綠條紋的蝴蝶結胸針,並且是由她(贊助人)來頒發單打賽事的獎盃。

2022/07/14

Different is OK


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贏得溫布頓冠軍。在賽後記者會上,對手基里奧斯(Nick Kyrgios)連講了好幾次,喬科維奇在比賽時很平靜(composed)。喬科維奇像是“機器”,他的精神力量不可思議。


這是喬科維奇第七座溫布頓冠軍,連續第四年在溫布頓四奪冠,拿下了生涯第 21 座大滿貫冠軍。

喬科維奇和基里奧斯,他們就像是英國著名的馬麥醬(Marmite),你不是愛他就是恨他。兩位選手都很有話題,頗具爭議,甚至不時離經叛道。在看到這次的對戰組合時,有球友說,這是自己第一次支持喬科維奇,同時也有球友說這是自己第一次願意支持基里奧斯。

離經叛道不是一種天生的特質,而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有的可能單純的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害怕受傷,但也有的離經叛道是為了更大的使命。

最近重新看了 1997 年賈伯斯發表蘋果廣告「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時的演講,提到蘋果的核心價值。在講述後,賈伯斯播放了這段經典廣告

「向那些『瘋子們』舉杯,那些被看成格格不入、叛逆、製造麻煩的人,那些鑽牛角尖的人,那些看事情和別人不一樣的人。他們不喜歡規矩,他們藐視成規,你可以模仿他們,反對他們,美化或醜化他們,但唯獨不能忽視他們。因為他們帶來改變,他們推動人類向前。在一些人看來是『瘋子』的人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天才。因為,那些瘋到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也正是那些改變了世界的人。」

廣告中出現愛因斯坦、鮑勃.迪倫、金恩博士、約翰.藍儂、愛迪生、阿里、泰德·特納、瑪麗亞.卡拉絲、聖雄甘地、阿梅莉亞.埃爾哈特、希區考克、瑪莎.葛蘭姆、法蘭克.洛伊.萊特與畢卡索等等。

回顧人類歷史,那些敢於打破傳統和界限、把人類帶入一個又一個全新領域的偉大人物,包括偉大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等等,他們身上幾乎都有偏執、狂野、離經叛道的一面。

Different is OK。我知道一個社會要包容當中的異端、傻瓜和怪人,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試驗自己的瘋狂想法。

經過這次的溫布頓,我希望能看到基里奧斯會有新的改變。不過在那之前,這場比賽是喬科維奇贏了,我鬆了一口氣。

溫布頓的「安靜房」成了情侶們的...


今年在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園區南邊的角落,在第 2 號球場的斜對面,首次新增了兩間「安靜房」(Quiet Room,左圖箭頭處)。一間男安靜房(右圖),一間女安靜房。

每間安靜房裡,有兩張扶手椅,一張可摺疊的桌子,和手機充電座。在它的使用說明上寫,位於 Southern Village 的安靜房,提供遊客們一個可以獨自冥想、禱告、沈思,或單純想脫離一下園區群眾,擁有一點自我的空間。

然而這兩天英國衛報的報導,這個新設施似乎成了網球迷情侶們的愛愛房。據說有許多人向溫布頓賽會反應,看到害羞的戀人們偷偷跑進安靜房,或是說看到他們曖昧的從安靜房裡一起出來,也有人說自己在安靜房裡聽到隔壁傳來那個那個的聲音。

衛報採訪了溫布頓的工作人員,他們回應,大部分的人還是把安靜房當作休息的地方,躲避太陽、冥想或哺乳,對於情侶戀人們的使用,溫布頓也很難管制。

我忍不住在想,或許明年五月會有些溫布頓寶寶出生。「爸爸媽媽呀,那個時候一起去看溫布頓,我們呀發現有一間安靜房喔. . . . . .」

西西帕斯的生活洞察


世界排名第五的西西帕斯(Stefanos Tsitsipas)果然有著祖先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基因。節選了一些他的發文,感受一下他對生活的洞察:


酪梨沒有酪梨醬好吃。

手扶梯和電動牙刷是兩個儘管壞掉了,還是可以使用的東西。

告訴別人他們留鬍子很好看,事實上是在說,他們把臉露出來比較不好看。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餓壞了,才會願意吃一個有著盔甲的巨大海蜘蛛。

人類的頭腦真的很神奇。它從我們出生一天開始 24 小時隨時都在運作,唯獨在考試和對著充滿吸引力的人說話的時候,它就停了。

下個世代在讀歷史的時候,可能會需要讀推特。

現在,對我來說,一本書裡每個章節之間居然沒有廣告,真是不可思議。

真正的快樂,是把你的枕頭翻到涼的那一面。

當今最有錢的兩個人都想著離開這顆星球,而不是拯救它。

不是很多人知道這個 - 希臘和塞普勒斯共用同一首國歌。

我們是最後一個還知道沒有社交媒體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世代。

可以讓自己快樂的事,不需要別人能懂。

炫耀你書房裡的書,而不是你的房子或車子。

工作、工作、工作,直到你不再需要對別人自我介紹。

生活的藝術就是放手。

你越安靜,聽到的就越多。

我們大多數的快樂來自於選擇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我享受睡覺。這不是罪過。

每個人對自己不懂的東西都能有意見。

以上,有喜歡哪一條嗎?

2022/07/06

你有一場比賽的時間去找到贏的機會


年僅 20 歲的義大利選手詹尼克.辛納(Jannik Sinner)打得越來越好,近期在大滿貫的成績也越來越穩定。曾是義大利青少年滑雪全國冠軍的辛納認為,網球的每一分與競速滑雪有些相似,都是需要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裡全心專注在壓力之下,接著在休息時確實放鬆。辛納懂得享受比賽,他從滑雪中獲得了在專注與放鬆之間的練習。

之前我們分享過一本書《跨能致勝》(Range)書中提到,頂尖運動選手成長的關鍵在於他有一個嘗試期,在正式選擇訓練專項之前,有好幾年的時間嘗試各種感興趣的項目。

多嘗試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思維上的優勢。最近看到一篇聊韓國圍棋棋士李昌鎬的文章,提到不得貪勝,大巧若拙的棋風,或許也能給我們一些在運動競技場上的啟發。文章節錄如下,與大家分享:

“李昌鎬曾經在十多年的時間裡稱霸世界棋壇,獲得 18 個世界冠軍,是當代棋壇的頂級棋手。然而業內公認,他的棋風一點也凌厲霸氣,而是以「拙」著稱。其他圍棋名將給他的形容是,李昌鎬的棋很淡,看上去略為吃虧、遲緩乃至笨拙;又或者,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滿分是 10 分的話,那麼李昌鎬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 6 到 7 分。

這種棋風是李昌鎬刻意為之。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說,自己從不刻意追求妙手,也從不追求一舉擊潰對手。「我只要覺察到對局中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會被對方逆轉,那麼我就會放棄可能大比分贏下對方的棋路,轉而耐心等待。」在實戰中,李昌鎬也往往是前半盤落後,而後半盤反超,並且以半目取勝。

這是怎麼做到的?另一位世界冠軍棋手常昊一語道破:「雖然內心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但無論對手如何出招,是挑釁或是誘惑,李昌鎬總能用強大的心理控制住自己的衝動,始終按照自己的思維和方針行棋,極少出錯。如果局面有利,他會用最簡潔、最穩妥的方法行棋,縱然對手攻擊力超強,在他閃轉騰挪、謹慎出擊的行棋方式下,也很難有用武之地;如果局面不利,他也能夠不急不躁,利用後半盤的精准計算蠶食對方。只要對手稍有失誤,便會遭到他的致命一擊。」

李昌鎬把這種棋風總結為「不得貪勝」,這也是他自傳的書名。「不得貪勝」這四個字,來自被譽為圍棋聖經的中國古代典籍《圍棋十訣》。而《圍棋十訣》中的第一條,也是統領其餘九條的最高綱領,就是「不得貪勝」。意思是,越是對勝利存有貪念,越是得不到勝利。

原因可能是,人在求勝心最強的時候,往往也是最不冷靜的時候;對對方攻擊最強的時候,往往也是自己防守最弱的時候;如果一擊沒得手,反而會給對方留下巨大破綻。這也是為什麼李昌鎬在對局中會盡量回避直接的「對殺」。他說,回避對殺不是因為害怕對殺,而是盡量減少由對殺帶來的不可預見的失誤。在圍棋中,最後的勝利並不屬於攻勢最強悍的一方,而是失誤最少的一方,減少失誤即為成功。”

無論什麼類型的比賽,都在考驗著參賽者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李昌鎬的棋風,讓我想到喬科維奇、穆雷,也想到新生代辛納的球風。辛納有點像喬科維奇,再多點攻擊性,尤其是他的反拍,和正拍一樣強。會想到辛納的原因還有一個,辛納曾分享自己選擇網球而不是滑雪,覺得網球比賽有趣、好玩的地方,我覺得和下棋或許有些類似。辛納說:「每一分都有它的解法,你有一場比賽的時間去找到贏球的機會。」

現在溫布頓的八強賽,辛納正在對上喬科維奇。不得貪勝,或許是個不錯的提醒。

「雖不貪勝,勝利卻更有可能如水到渠成般自然而來。」李昌鎬說。圍棋如此。網球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溫布頓 2022 宣傳海報搶先看 - Wimbledon Poster 2022 - The Stage Awaits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明天開打,今年官方宣傳海報由丹麥知名插畫家 Mads Berg 製作,主題是慶祝中央球場一百週年。

溫布頓官方的介紹:

從一個世紀前當地的小比賽,到現在擁有全球數以千萬的觀眾,溫布頓的草地孕育出現代網球運動。在接下來的兩週裡,它將再次成為頂尖選手們的舞台,在此展現克服挑戰的卓越能力,成為超級巨星。

和所有偉大的舞台一樣,全球的觀眾們將蜂擁齊聚,欣賞這裡精彩的比賽,以及可能創造歷史的故事。溫布頓的中央球場鼓舞了許許多多的選手們和球迷們,成為我們心中朝聖之地和願望清單,並帶來無數珍貴的回憶。

在這一百年間,這個舞台等待著(The Stage Awaits)它的挑戰者和冠軍;但於此同時,它將繼續等待接下來的許多個一百年,迎接那些新的改變和新的世代。因為下一個世紀現在開始!

今年溫布頓的 5 項全新設計


1 - 選手入口

中央球場 100 年,溫布頓重新設計了選手入口。之前選手在進球場時,在打開室內的門之後,前面是一面綠色的牆(如左上費德勒圖)。選手要先左轉沿著綠牆走一小段廊道,才能踏進球場。

現在,新的選手入口設計在打開室內的門之後,可以打開前面的綠牆,直接走進中央球場(如右上兩張喬科維奇圖)。

這個新設計其實復刻重現了 100 年前, 1922 年由建築師 Stanley Peach 所設計的中央球場選手入口。(當時的平、立面圖,如果你有興趣,我放在了留言區。)

2 - 主審椅

今年溫布頓推出新的主審椅設計(左下圖)。主審椅的材質仍延續傳統,以橡木製成,是四大滿貫中唯一仍使用木頭的主審椅。全新設計加入科技設備與方便移動的特性,造型上有仿木製球拍的邊框,以及流線的座椅。

3 - 混雙邀請賽

今年是中央球場 100 週年,這個我們前幾天介紹過。如果仔細看海報,上面其實還傳達了另一個小細節 - 混雙。今年將是溫布頓第一次舉辦首次混雙邀請賽,邀請退役球星們男女組隊參加表演賽。比如,伊凡尼塞維奇(Goran Ivanisevic)將搭配皮爾絲(Mary Pierce)。

4 - 首週周日賽程

今年溫布頓將會在第一週的星期日(middle Sunday)安排賽事。這將是史上第一次,之前只有在比賽因天候因素延期時,才會在第一個周日安排賽事。

5 - 100 週年 NFT

慶祝中央球場 100 週年,溫布頓首次發行 NFT,名為 The Centenary Collection - 是以 10 年為單位,共 10 款,記錄過去的系列精彩攝影作品(右下圖)。限量 1000 組,有興趣珍藏的朋友,連結也在留言區。

以上就是我們為你精選今年溫布頓最新推出的 5 項有趣新設計。

希望讓你看賽事,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