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19/01/18

球王與我們都有的恐懼 - 自我設障

在心理學的書上讀到前球王馬可安諾:

美國CBS的《六十分鐘》節目曾訪問馬克安諾(John Mcenroe,圖右),主持人提及馬克安諾有一陣子表現不佳,另一位名將藍道(Ivan Lendl,圖左)卻打得很順,馬克安諾回答說自己終究比藍道更有天份,藍道的排名較高「只是」因為練球較勤。


馬克安諾的這個行為在書中稱為「自我設障」(Self-handicapping)現象。「自我設障」指的是設法替自己的表現找理由,藉此左右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比方,事先提出自己面臨的不利狀況,替之後的失敗找藉口,講得像是任何人碰上這種狀況都不免面臨失敗。馬克安諾宣稱自己打混不練球(不論是真實的或是造假),不僅可以避免別人認為他的才華不夠,也可以避免自己這樣覺得。

書中提到,綜觀自我設障,背後的原因在於在某些領域(比如職業網球)不只要求「優秀」,更要求「卓越」,至少看似卓越。可惜卓越往往無法單靠努力,還得依賴天賦,因此要是無法擠身頂尖,至少得讓別人認為自己是受障礙所累,否則也能表現得出類拔萃。從這個角度,或許就能同理為什麼被稱讚極具天賦的選手,有時反倒容易被「天賦」綁得無法動彈,自陷於封閉之中,深怕搞砸完美形象。

對於自我設障我們都很熟悉,「我好久沒打球了」、「我昨天晚上沒睡好」、「我的球拍線好像掉磅,感覺不太對」......對於這些我們多半並不相信,反倒認為是在裝模作樣,而且裝得不像。難道我們會因爲藍道比較認真而降低對藍道的評價,因為馬克安諾比較打混而提高對馬克安諾的評價?不會的。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多數自我設障做法往往不太管用,影響他人觀感的效果不如預期,造假的藉口會被看穿與忽視。

採取自我設障策略的人實際上是深信,如果自己認真,卻還是輸了,那就問題大了。在《比賽,從心開始》中,作者高威(Timothy Gallwey)認為這種恐懼來自於錯誤地以為自我的價值是建立在自己相對於對手的表現上,害怕輸球的結果會貶低自己。

恐懼不會消減,但勇氣可以增加。在我常去的球場有一個很在意輸贏的球友,他也有一個很特別的方法可以幫助自己面對輸球的恐懼。每一次當他輸了比賽,在與對手網前握手的時候,他都會和對手聊一聊自己的優點(我覺得他應該沒有意識到自己總是這麼做),比如他會說:「我的速度還是很快」...儘管這樣的對話很奇葩,但對手大都懂得做人的道理,也都會點頭附和(心理學研究也證明人們多半不願表達異議)。以結果論,儘管這位球友討厭輸球,但卻不害怕輸球,他越來越堅強,甚至熱衷於挑戰比自己強很多的對手。

在英文裡有個單字「sneaky booker」,指表面不用功但私下偷讀書的傢伙,在網球場上也有這樣的player。之前我們很少理會他們的藉口,不過現在讀完了這篇,幫助我們了解面對自我設障,同理心才是關鍵。下次當聽到有球友開始陷入找藉口的習慣的時候,跟他講講球王馬克安諾也有的恐懼吧。育兒書上看到專家們的建議是,對他說:「沒有關係,我了解你的心情,而且很愛你。」給他一個擁抱。

網球場應該是個專注於當下的地方,你身邊也有需要「擁抱」的朋友?歡迎分享給他。

(註:馬克安諾和藍道在1980-90年代間都曾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球王寶座。)

圖片來源:http://www.stevegtennis.com/…/ivan-lendl-vs-john-mcenroe-h…/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