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24/03/28

州警、臥底與 NBA 裁判



最近讀到一個故事,和籃球有關。挺長的,但值得與大家分享:

鮑伯.德萊尼(Bob Delaney,1951,圖右)或許是你能見過最聰明、最仁慈、最善良、最有同情心的那種人。70 歲的他銀髮藍眼,臉蛋圓潤、肩膀厚實,帶著濃厚的紐澤西口音,高風亮節享譽鄉里。同時,鮑伯或許也比任何人都更能告訴你,「運動」如何帶來扭轉人生的改變。

鮑伯在紐澤西帕特森鎮的一個愛爾蘭—義大利社區長大,他是州警的好兒子,深受家人朋友鄰居的喜愛。鮑伯小時候上的是天主教學校,接受嚴格的管教和規律的體育訓練,原本還認為長大之後會成為神父。他曾經打趣道,「愛爾蘭天主教家庭的小孩,就是每天早上醒來都覺得自己犯了什麼錯」;但鮑伯眼光犀利,頭腦聰明,從來沒有惹過麻煩。上高中之後,他愛上籃球比賽那種緊張刺激的感覺。當時的他誠實認真,一心想要成為理想中的大人。

21 歲那年,鮑伯自然而然跟著父親的腳步成為一名州警,也愛上了這份工作。他跟父親一樣,每天都以整潔的制服與警徽,以及擦得閃亮的警靴為榮。他每天在州際公路上來回奔波,但從來不以為苦,就連假日也睡在警察宿舍。因為協助那些請不起警力的小社區,給了他莫大的成就感。當時鮑伯的人生目標很清楚:「我覺得自己就像是《王牌騎警》(Dudley Do-Right),使命就是抓住壞人。」

但 1975 年的某一天,州警分部給鮑伯派了一個奇怪的任務。副中隊長知道這位年輕的警員充滿熱血,問他是否願意應徵出差,參加為期六個月的組織犯罪調查。當時澤西州的海邊布滿黑道,經常對中小企業肆意勒索,要求天價的「保護費」。 而這些無力反抗的守法公民,正是鮑伯選擇成為州警時發誓要守護的目標。所以鮑伯二話不說,接下了這個難得的任務。

這個「阿爾法計畫」是州警局和聯邦調查局(FBI)合作的秘密任務,成員是三名 FBI 探員加上兩位州警,目標是滲透當地惡名昭彰的伊莉莎白.吉諾維斯、布魯諾、甘比諾、德卡瓦坎特家族,蒐集他們的犯罪證據。當時熱情天真的鮑伯認為,這半年的「酷」任務能夠一圓小時候的偵探夢。上級要求這個小隊在當地開一家卡車公司,吸引黑道的注意,最後認識黑道裡面的人。

這份任務讓鮑伯完全放棄過去的州警生活。他毫無預警地從警察局辭職,身邊的朋友,甚至州警搭檔,都以為他是惹上了什麼天大麻煩。但他嚴守秘密不回答任何問題,不走漏臥底任務的一丁點線索。就連家人都不知道他跑去做了什麼。 他回憶起當時的自己,說:「我從地球表面消失了,踏入黑暗的邊緣。」

鮑伯在臥底的時候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他改名叫「鮑比.寇佛」(Bobby Covert。Covert 的意思就是假身分,但愛爾蘭人真的有這個姓氏,而且不知為何,1970 年代初的人都不會去聯想這個姓氏背後的涵義),從一個整潔的年輕警察變成了一個散亂骯髒的傢伙,他增胖了 15 公斤,偽裝成一個比實際年齡大四歲的傢伙,掛著一副壞人鬍子,每隔幾天就用電棒把自己的整頭頭髮燙捲。

沒過多久黑道就來了,從鮑伯的卡車事業裡搶走四分之一的利潤。一位名叫派特.凱利(Pat Kelly)的 FBI 線人過來幫鮑伯打理生意,教了他很多東西。派特原本是黑道成員,但不想被關,所以乖乖跟 FBI 合作,把黑手黨的所有運作方式全都告訴鮑伯;同時還用自己的人脈,讓鮑伯取得黑手黨的信任。沒過多久,黑道的兄弟就走進了鮑伯的公司,在樓上喝紅酒、看電視、想著接下來要去勒索哪家企業;鮑伯跟派特則是每天花 15 個小時來經營卡車公司。這時候,他們的卡車已經全都在運送黑道的贓物:偷來的腳踏車、衣服、3C 產品等等,整家公司都變成黑道的打手。但這些全都在 FBI 的竊聽之下,每個動作、每句對話、日常生活的每一句髒話,都被 FBI 錄了下來。

這種偷拐搶騙的世界,逼得鮑伯越來越會偽裝。他一開始刻意模仿黑道分子的狂妄冷血,後來不自覺地變得越來越像他們。他開始滿嘴髒話、咄咄逼人,他在黑道裡爬得越高,作風就越像滿肚子壞水的大尾流氓,越來越記不得自己真實的身分。「我的想法不知不覺改變了,」他後來說,「變得跟真正的黑道沒兩樣。」

FBI 對鮑伯的結果很滿意,希望他蒐集更多證據。他們延長任務期限,出錢擴張他的卡車公司,鮑伯成了總裁。就這樣,幾個月變成了幾年,鮑伯開始穿上黑道大哥那種發亮的三件式西裝,開著黑道大哥最愛的車型 Lincoln Mark V ;請那些牛鬼蛇神吃高級餐廳,開著黑道才懂的玩笑,甚至花時間去陪伴黑道分子的家人。臥底身分「鮑比.寇佛」越來越像他真正的人生。

但這新生活也有不少缺點。鮑伯總是無法真正放鬆,總是忍不住厭惡自己的身分。「我整個人生像是泡在馬桶裡面,泡得夠久就會開始發臭。」

到了「阿爾法計畫」的第三年,鮑伯確定自己知道太多了,黑道一旦發現他是臥底,他一定沒命。強大的焦慮與壓力開始傷害他的身體:他出現心悸、醒來時永遠滿身大汗,而且皮質醇(cortisol,讓我們應付壓力的激素)濃度過高,新陳代謝、 免疫、壓力反應的機制全都暫停運作。他開始慢性腹瀉,開車開到一半經常得停在路邊嘔吐。甚至有那麼幾次,他以為自己出現心臟病。鮑伯盡可能無視這些徵兆,但他知道這都不是 20 幾歲的年輕人該有的。

某天晚上他搭上黑道分子的車,道德一度跌到谷底。他跟派特一起坐在後座,拉瑞跟蒂諾兩個最笨的小弟在前面開車。鮑伯打開公事包想檢查東西,但公事包的鎖頭一彈開,所有人都愣住了,因為那個聲音實在太像槍枝上膛。當然,後來大家都發現這只是一場誤會,但緊張到了極點的鮑伯卻出現了一個可怕的想法:「下次我真的在裡面放一支槍吧?這樣一切就結束了。蒂諾會以為那只是公事包,然後我就直接崩了他的後腦勺,然後在拉瑞轉身阻止之前給他一槍。這樣就只剩派特了,扣下扳機時也許我會掙扎,但還是得殺。沒有人能活著離開。」

...

鮑伯的個性、教養、價值觀,讓他一直沒有真正墮落下去。但臥底生活讓他長期認知失調,精神嚴重受傷。他在當州警的時候,可以安安心心地當一個信仰上帝、 法治、真理、正義的好人。但他變成了「鮑比.寇佛」,一個邪惡的卡車公司老闆,整天跟殺手小偷稱兄道弟。「鮑比.寇佛」跟那些道上兄弟混越久,把越多黑道的秘密告訴州警局和 FBI,就離原本的「鮑伯.德萊尼」越遠。鮑伯花了一輩子去建立自己的認同,又在臥底過程中一一親手摧毀。

鮑伯說:「我整天說謊,還跟那些犯罪歹徒稱兄道弟。我無法為此感到驕傲。」臥底的過程讓他失去了許多過去的聯繫,而且嚴重自我懷疑,甚至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三年之後,那些黑道終於被逮捕,但其中有很多已經真正和鮑伯成為朋友。長期的自我不一致讓鮑伯的心滿目瘡痍。

鮑伯揭發這些黑道之後,接受了好幾個禮拜的全天候保護;但之後還是得靠自己。他在床頭放了一把槍,走到哪裡帶到哪裡。他會在凌晨兩點醒來,以為家裡被人入侵;他撥開浴簾的時候總是覺得後面有人。他的家人朋友和每一個認識的人都認為他是英雄,但他一點也不覺得。生活中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讓他緊張,有一次他開門去車道上拿報紙的時候,看到一臺直升機低空飛過,他立刻衝回家裡,砰一聲關上大門。他以為黑道來尋仇了,但其實那臺直升機只是在噴殺蟲劑。

他臥底時也養成了一堆壞習慣。他變得像黑道一樣喜歡亂罵人,喜歡用亂花錢來獲得歸屬感。他出現暴力傾向,經常把家裡的牆壁打得坑坑洞洞,然後去大賣場買廉價的複製畫遮起來。「客人來到我家,都會好奇為什麼牆上掛著這麼多畫作。」

鮑伯.德萊尼花了很久,終於脫離臥底西海岸黑道的那段日子,找回自己原本的樣子。

鮑伯跟之前的一位心理學教授說出了自己的內心掙扎,教授說,你很可能陷入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於是鮑伯繼續講述痛苦的經歷,說多了以後,心裡也慢慢好過。

過去的壞習慣很難改,但鮑伯非常認真地要求自我,每天努力不懈。他幾乎讀完每本自我成長書籍,在每一本中找到自己曾經遺漏的一些碎片。他甚至真的拿一面鏡子,跟鏡中的自己對話。他一次次地告訴自己,過去那段日子只是一段插曲,他其實一直是個好人。然後他發現,臥底的「鮑比.寇佛」跟原本的「鮑伯.德萊尼」談了越多,他就覺得越輕鬆,過去的黑道日子就像一層舊皮,正在從身上蛻去。「這跟在雪地裡開車一樣,」他說,「車子往哪邊漂,方向盤就往哪邊轉,實在很違反直覺。但只要多練幾次,就習慣成自然。」

鮑伯心底一直知道,這種肯定自我的過程可以重新建立自尊。他做了很多筆記,後來把這些自我對話加上臥底時期的經歷,寫成《秘密:我的臥底歲月》 (Covert: My Years Infiltrating the Mob)。鮑伯說他「花了很多時間,尋找要怎麼讓過去是非顛倒的那段日子,和真實的世界重新和解。最後我發現……………答案就在年輕時的籃球場上。」

鮑伯一直是運動健將,大學時還參加全美籃球聯賽。他一直無法忘記每次踏上球場硬木板時的興奮之情,最後,他回頭開始打籃球,用這種方法找回自己。「籃球的規則跟界線都很清楚,讓我不必過度警戒。打球時還會釋放腦內啡。而我對籃球的熱情,最後讓我走上另一條人生。」

鮑伯甩掉了臥底時刻意吃胖的 15 公斤,並且開始去當義務籃球裁判。他加入了籃球行政人員國際協會(International of Approved Basketball Officials)的一九四委員會,參與紐澤西州的高中籃球比賽。這項工作讓他終於與臥底時期的黑暗遺緒告別,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某天晚上,澤西海岸夏季籃球職業聯賽(Jersey Shore Summer Pro League)的主席,問他要不要報名當裁判。然後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引起 NBA 高階裁判葛瑞森(Darrell Garretson)的注意,到了 1980 年代中期,他已經「跳脫了黑道的陰影,成為體育館聚光燈下的裁判」。

鮑伯找到了改變自己的方法。他從警察局提早退休,開始當 NBA 裁判;而且去修了一個領導管理碩士。他開始帶著其他深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苦的人面對自己的經歷。後來他結婚了,過得很幸福,還寫了兩本書。最後,他成為 NBA 副總裁兼裁判主任。他獲得無數獎項,2020 年甚至拿到全美大學體育協會(NCAA)的最高榮譽:老羅斯福獎(Theodore Roosevelt Award )。

「籃球」為鮑伯帶來了扭轉人生的機會。如今,他 70 歲,是活力四射的演講者,生活相當美滿。但他走了很長一段路才走出過去的陰霾,而那段路告訴我們的,或許正如心理學家榮格的提醒:「人生最高的榮耀就是成為你自己。」
- - -

* 故事出自《集體錯覺》(Collective Illusions),作者陶德.羅斯(Todd Rose)。

你感動過的,才能讓人感動


最近,在英國管理學大師、倫敦商學院共同創辦人查爾斯.韓第的書中讀到一段,說起運動員們面對的難題。韓第寫道:

“我記得有次替某個廣播節目訪問維根(Wigan)橄欖球隊的經理,當時他們是職業聯盟冠軍。

「你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我問。

他的答覆讓我很意外。「使我隊上那些年輕的明星明白,他們打球的日子不到三十歲就會結束,想辦法引導他們為另一個事業生涯重新接受訓練。」”

韓第說,那些年輕人做得最好的事情做不了太久。所有運動員都一樣,最好的日子很快就會過去,剩下的一輩子很可能是一路走下坡。對於能力在於管理其他人的人來說,情況也好不了太多,只不過最好的日子結束得晚一點。

競技體育是贏家通吃的領域。在面對贏家通吃的事情上,一位商業諮詢顧問給過的建議,值得我們參考:「你要做的,不是捲,而是去為那些正在捲的人提供服務。」當我們一邊努力再努力的同時,或許也可以一邊想想,自己還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為其他正在努力的人解決問題,為他們提供服務。

費德勒現在是城市旅行家,環遊世界。納達爾開網球學校。莎拉波娃擔任飯店健康大使。穆雷在家鄉投資經營五星級飯店。大威廉絲自創服裝品牌。

有這麼一個說法,說,未來,專業可能不怎麼起作用,但我們的技能和能力會變得更重要。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與人合作的能力、表達自我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些核心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在各個不同的平台上,都能找到自己的發展的機會。

如何看見另一個事業?問問自己這五個問題,或許可以幫助你思考:你是誰?你做了什麼?你為誰而做?他們需要什麼?最終他們會實現怎樣的轉變?

讓你感動過的,才能讓人感動。

 「你不該問,平均來說,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學好網球?」哈佛大學心智與教育學家陶德.羅斯(Todd Rose)說:「這類問題很沒有意義,不得要領。」

你只該問自己:「這是適合我的策略嗎?」
進步的速度取決於你選擇追尋什麼機會、決定嘗試什麼策略。追求卓越不是來自於花時間,不是滴答的分秒,而是來自你的選擇。

2024/03/25

納達爾的「網球與價值觀」(Tennis & Values)



上週,納達爾網球學院發了一支影片 - 網球與價值觀(Tennis & Values),納達爾在影片中說到自己的價值觀,以及網球學院期望給予每一位選手的信念。以下是大致的中文翻譯:

真正的成功並不是勝利,
而是你為了實現目標所做的一切努力。
我的努力總是朝著一個目標:
作為選手也作為個人,都需要不斷進步。
對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沒有謙遜的態度去聽取你不喜歡的建議,
那麼你很難保持在正確的道路上。
失敗和勝利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們每天與它們相處,
我們必須同等地接受它們。
失敗,
只有在你不知道該如何站起來並反擊時,才是不好的。
在生活中,態度是根本。
輸球不是我的敵人,
對輸球的恐懼才是我的敵人。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
並努力在每一天做到最好。
我一直在最高水平和最高強度的訓練,
這使我做到更好的準備,
去應對最具挑戰的時刻。

這就是納達爾!


2024/03/24

闖入網球比賽的生物們


之前印地安泉大師賽因為攝影機上的蜜蜂群(左上)一度中止比賽。回顧近期曾經誤闖網球比賽的生物,還有兔子、松鼠、蝴蝶、蛇、蜥蜴、海鷗、蒼鷺、鴿子、貓咪,人等等等。我發現他們有個共同點,他們都不穿衣服。

網球的表面為什麼會有毛?


網球的表面為什麼會有毛?許多朋友知道,主要是要增加摩擦力。為什麼要增加摩擦力呢?有個說法:

這其實是因為,最早打網球的,主要是一些住在市區的有錢人。網球場主要建在市區。而市區的土地太貴,球場就不能建得太大。但問題是,光滑表面的網球彈力太大,場地如果太小就沒辦法打。怎麼辦?很明顯,需要把網球的彈力變小。怎麼變小?設計者就在表面加了一層絨毛。

2024/03/23

為你的夢想澆水 - 全新網球海報


2023 年的澳網,喬科維奇在贏得冠軍後對全世界的孩子們說了這段話:

「你來自哪裡並不重要。我甚至認為你的童年越曲折,你就會變得越是堅強。我們就是證明。不要讓任何人奪走你的夢想。為你的夢想澆水,就像你為花兒澆水那樣(Water your dream like you water the flowers)。」

這次的網球海報,我們以喬科維奇的這句話為主題,邀請瑞典藝術家 Maria Lundström(瑪莉亞.朗德斯特倫)創作這次的網球海報,希望你會喜歡。

藝術家 Maria 今年 70 歲,時常在瑞典、歐洲和美國舉辦畫展。她持續每天創作,其中許多都是 3、4 公尺的大作品。Maria 熱愛大自然,她的創作靈感來自自然界有機和幾何的元素。她的畫,從顏色開始。沒有素描或預先規劃,以流暢的線條、有趣抽象的形狀,組合飽滿的色彩,在畫布上創作出當天當下的感受。Maria 說:「當一幅畫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時,那些驚喜的時刻是我努力追求的感覺。」

Maria 很喜歡「為你的夢想澆水,就像你為花兒澆水那樣」這句話,覺得它說出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她說,我希望我的畫也能散發出光芒,令人感到美好。

記得在收到 Maria 最終畫稿的時候,我和夥伴們都不約而同發出了「哇啊!」的讚嘆~

瑞士蘇黎世設計博物館也預先訂下收藏這張海報。

〈為你的夢想澆水〉限量 200 張,每張 600 元(海報上印有 Maria 的簽名)。歡迎你留言、利用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 或 email:tothetenniscourt@gmail.com 與我們聯繫收藏。

以下是海報相關資訊,提供你參考:

海報尺寸 50x70 公分,可搭配 IKEA 的多款畫框,方便裱框。

海報印刷由行業頂尖的豐格印刷事業有限公司印製。豐格印刷是許多國際精品品牌都指定的印刷公司,專門製作精美高質感的宣傳海報和刊物。紙質上我們選用手感佳、飽和度高的高感雪映紙。經過打樣、CPT 電腦晒版、三菱 6 色機印刷、雙面水性光晒版,以國際精品相同的印刷流程與品質印製海報。

海報以轉帳方式購買,單獨海報筒包裝,郵局掛號寄出。海報筒內會附贈一張說明小卡,上面印著作者名、作品名和創作年份,還有很多朋友喜歡的「網球場的路上」與藝術家的 logo 貼紙(貼紙送完為止)。

〈為你的夢想澆水〉網球海報,希望你會喜歡。可以的話,也請幫我們分享給喜歡的朋友。謝謝你!

2024/03/18

過動的是未來,不是孩子



最近,費德勒在 UNIQLO 新推出的城市旅行系列宣傳影片中,與女子七項全能運動員李崢結伴騎自行車遊歷上海。其中一段,他們聊到對受傷的體悟。

費德勒聊到:「我們都必然經歷過心酸的時刻,我們必然會經歷痛苦。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克服,有的時候我們做不到,或者就從自此衰退了。」

李崢回應:「對,我今年的心態就是如此。就像我整個目標原本訂在亞運賽,但後來經歷一次又一次受傷,所以我想,你知道嗎,到頭來就算沒能成功,世界也不會因此末日。」

費德勒說:「確實如此!總有一些事可以讓你成長學習。你依然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You can still become the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這段對話讓我想到教育家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在《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中,關於孩子的學習與教育的一點提醒。與粉絲頁的家長、教練和老師們分享。

羅賓森說,有幾個詞彙常被混淆或互換使用,像是「學習」、「教育」、「訓練」、「學校」,不過其實它們有一些重要差別。

「學習」是獲得新的技能和理解的過程。
「教育」是有組織的學習系統。
「訓練」則是一種聚焦於學習特定技能的教育。
「學校」是由學習者組成的社群,一個人們聚在一起共同學習以及向彼此學習的群體。

羅賓森寫道,把這些詞彙分辨清楚,是至關重要的事:孩子熱愛「學習」,他們天生會學習新的事物;許多孩子面對「教育」時遇到了一些困難;有些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很大的問題。

孩子熱愛學習,幫助孩子開發天賦、幫助他們在自己的未來發光發亮,是教育扮演的主要角色。我們面對的是過動的未來,而不是孩子。是帶她去上舞蹈學校,或者是叫她吃一顆藥、叫她安靜下來(羅賓森曾在 TED 演講上分享過的《貓》和《歌劇魅影》編舞家吉莉安.琳恩的故事)。

智力是多樣化、充滿活力,是與眾不同的。我們需要更有創意,也更有信心的去看見孩子的天賦,相信人類的豐富性。

費德勒有句名言,「不要小看你自己,你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Don’t underestimate yourself, you are more capable than you think.)

不論走在哪一條路上,總有一些事可以讓我們成長;不斷學習,都會成為最好的自己。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家長、孩子和老師,採納了這樣的觀點,相信其中的價值,並往這個方向作出了了不起的努力。


孩子們應該多接觸不同的運動,費德勒給的理由



印地安泉大師賽開打,幾年前,費德勒曾在印地安泉接受採訪時,談到孩子們應該多嘗試不同的運動這個話題。

費德勒說,我會告訴孩子們也要多去玩玩不同的運動,打打壁球、騎自行車、打籃球、滑雪,什麼運動都好。一直到你對某項運動變得特別嚴肅對待,你願意認真為它付出許多、許多的努力。不過,在 15 -17 歲之前,我覺得孩子們應該多接觸不同的運動,就算年紀再大一點點也是。

因為,重點來了,費德勒的理由是這樣的:

費德勒說,因為如果你太早專注在某一項運動,而且只專注在這項運動,我覺得你會倦怠過勞(burn out),會把把自己搞的精疲力盡。而且,你會開始把這項運動看作是一個工作(job),而不再是一個喜好(hobby)。

「我很喜歡網球。」費德勒說:「網球一直是我的興趣,我很幸運這個喜好可以成為夢想的工作。我覺得這樣看待運動的心態會是比較好的。這樣的心態,也幫助我自己不會對網球感到厭倦。」

來自費德勒的建議,與大家分享。或許你想的也和他一樣。

* 圖片是小時候的費德勒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收藏我們的網球海報



上個月收到瑞士蘇黎世設計博物館的官方信。七款網球海報正式成為博物館館藏。同時他們也預約收藏接下來會推出的網球海報。


與大家分享這個消息。插畫家和我們都很開心!

等博物館的作業完成後,你也可以在蘇黎世設計博物館的線上典藏區,看到這些海報。
博物館說,之後海報如果在館內展出時也會通知我們。

如果展出,那真是太酷了。我們(或許就去現場看吧😅)也會再與大家分享囉。

再一次,謝謝每一位支持與喜愛的朋友🥰

網球如戲,ATP的賀歲片 - The Tour: A Reality Show


ATP(國際男子職業網球聯盟)成立於 1972 年 9 月,最近他們推出邁入第 52 個球季的宣傳影片〈巡迴賽:一場實境秀〉(The Tour: A Reality Show)。非常有趣!

在看影片之前,我們先聊一小段 ATP 的歷史,應該會讓你更感受影片的創意。

網球一開始是貴族的遊戲,1877 年的第一屆溫布頓網球錦標賽也屬於貴族的運動,比賽不設獎金。雖然在 1920 年,網球開始有了職業賽,但為了維護它的高貴氣質,四大滿貫賽依舊拒絕讓以網球為謀生工具的職業選手參加比賽。

1968 年國際網球總會(ITF)迫於壓力與現實的環境,開放職業選手和一般業餘愛好者都可以參加網球公開賽(open),四大滿貫賽也開放職業選手可以參加。這就是後來我們常聽球評們說的網球的開放年代(Open Era)

起初的這些網球公開賽並沒有正式的世界排名榜。可以參加公開賽的人選,通常完全是由賽事的籌辦小組順手捻來,私下決定。另外,還有一種作法,那就是以某段期間贏得的獎金額度為遴選標準。

這兩套系統都會引發爭議。選手有可能就因為長相不好或人緣不佳,結果就被排除。獎金排行法也可能不公平,或許富裕國家決定提供鉅額獎項,遠超過國賽程的實際重要程度。

1973 年 8 月23日,「國際男子職業網球聯盟」(ATP)再也無法忍受傳統主觀作法。他們設計出點數系統,來做選手「客觀」評比。這也是數學模型法首次大幅度介入運動排行榜領域,自此以後,幾乎所有團隊和個人運動項目也都跟進。

在這兩天 ATP 最新推出的宣傳紀念影片中,他們說:「這一切都是套好的啦!」

他們請來“扮演”喬科維奇、穆雷、孟菲爾斯等球星的演員現身說法,告訴觀眾們這一切是怎麼運作的。

影片開始,扮演穆雷的演員,名叫 Fraser McKnight(這些取名都帶著趣味,比如,fraser 有誠實的意思)。他說:「其實觀眾們都不知道,這一切的球員、比賽都是寫好的劇本,就像是摔角和實境節目一樣。」

接著,ATP 訪談了編劇。編劇們在開會討論今年球季的故事線(story lines)。編劇說:我們很高興自己寫的劇本可以上演,這真是令人興奮的事。

「我們通常會在一年的開始先拿到劇本,我們必須努力讓一切看起來很自然。」扮演穆雷的角色繼續說:「你知道的,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人們很笨,他們什麼事都相信。」

扮演喬科維奇角色的演員,名叫 Bert Critchley(bert 有明亮高貴的意思),他說:「我參與這場名為 ATP 賽季的戲 16、17 年了,我試著融入 Novak 這個角色,我希望能讓觀眾們與這個角色產生情感共鳴。」

扮演孟菲爾斯的演員說:「我要很努力練習,因為在真實生活中我的協調性很差。」

扮演魯德的演員讚嘆製作團隊什麼細節都考慮到了,真的不可思議。扮演蒂姆和扮演魯布列夫的在錄音室錄後製音效。演員們在綠幕前錄製冠軍感言。還有西西帕斯,阿卡瑞茲等等,教練也是演員。

影片回到編劇團隊的討論室裡,如果仔細看,會發現討論板上寫著一些點子。比如,費德勒以特效合成的方式回歸、一位球僮贏得大師賽、喬科維奇失憶了、辛納換成在場上吃玉米等等。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族群,編劇們討論引進了一些年輕的演員,比如找來個小屁孩來演魯內。編劇說:「我們對這個球季充滿信心。我們有好劇情、好動作,我們有許多好演員...」

影片最後是喬科維奇對著鏡子練習撕破球衣的慶祝動作。

網球如戲,ATP 的這支宣傳影片,剛好在我們的春節期間推出,特別像是搞笑賀歲片。球星們串場展現演技,在幽默自嘲自己平時認真以待的網球之餘,也讓我們看見他們投入網球的真情。

輕鬆一下,祝大家新年快樂!!


將壓力看作是一種榮幸 - Pressure is a privilege


壓力並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你看待它的方式。在許多網球球星的名言中,比莉・珍・金(Billie Jean King)曾說:「壓力是一種榮幸(pressure is a privilege)。」辛納也曾在台維斯盃記者會上引用過這句話。最近讀到了一段故事,對於金的話,多了一些理解。


80 歲的比莉・珍・金是當今最受景仰,也最活躍的網球代言人。她創辦 WTA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女子網球最重要的國際團體賽事也以她命名。美國網球公開賽的主場館稱作美國網球協會比莉・珍・金網球中心(USTA Billie Jean King National Tennis Center),並且將金的「壓力是一種榮幸」這句話,掛在主球場的選手入口通道(如照片,和金的背影)。


國小五年級的時候,金非常害羞,拒絕上台做口頭讀書報告,光是想到要上台說話就引發了典型的「戰鬥或逃跑」反應。她後來寫道,「一想到要站起來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話,我就快嚇死了,心臟都快跳出來了」。然而,隨著她的網球生涯發展,她找到一種重新建構焦慮感覺的方法,不再去想自己的恐懼,而是關注艱難挑戰帶來的成長潛力,「我領悟到,贏得錦標賽是所有努力最終的結果(也是我渴望的!),無論我喜歡與否,公開演講的壓力伴隨著獲勝的榮幸而來」。她第一次在少年網球錦標賽上的公開發言有所遲疑,但最後還是成功了,沒有尷尬、也沒有緊張得要命。

金很快就意識到,壓力是一種榮幸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各種情況,焦慮感是她成功動力的象徵:「偉大的時刻承載著巨大的壓力——這就是追求表現時壓力的意義所在。儘管面對這種的壓力並不容易,但很少有人有機會體驗」。有了這般領悟,她明白自己應該擁抱這種壓力感受,而不是壓抑——這種心態使她得以度過生涯初期大滿貫勝利、以及 1973 年與鮑比・里格斯(Bobby Riggs)對打,引起全球媒體關注的兩性之戰(The Battle of the Sexes)。

正如金在回憶錄中所寫到的,「起初,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和里格斯對打,但我選擇將這種驚人的沉重壓力視為榮幸。這改變了我的整個心態,使我能夠更冷靜地處理這種局面。隨著時間發展,我開始把比賽看作是我有這個榮幸可做、而非不得不做的事」。

這位在五年級時公開演講會緊張得要命的羞怯學生,成了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也是體育界最傑出的代言人之一。

「事情本無好與壞,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莎士比亞在四百多年前曾寫下自己的體認。現今的許多研究也都指出,我們看待壓力的方式,大大影響了它對我們身心的影響。比如,當我們把壓力視為「挑戰」(chanllenge),而非「威脅」時,「挑戰反應」能使我們振奮,有助於身體的良性反應:血管擴張,使更多的血液流到腦部,讓人充滿活力。研究者建議,如果發現焦慮感出現,不妨提醒自己,這種感覺可能會幫助你表現得更好。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來自 1936 年最早提出壓力理論的加拿大心理學家漢斯.塞耶(Hans Selye)。塞耶被譽為「壓力理論之父」,他曾創造了「良性壓力」(Euspress)這個術語,來描述接受新挑戰時可能產生的充滿活力、有益的感覺,並認為若少了它,生活將毫無意義。塞耶在自傳中總結說道,「壓力並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你看待它的方式(Stress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but how you react to it)。」

如果你擁有豐富的想像力,你能重新解讀自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