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19/12/14

網球、香蕉、提拉米蘇!還有自我期許

在家附近巧遇多年不見的球友,球友說突然好想吃提拉米蘇,所以逛來家附近。回家的路上我想起提拉米蘇的故事,打網球除了吃香蕉,要不要也來一塊提拉米蘇呢?


打網球吃香蕉的由來

據說第一位在職業網球比賽吃香蕉的選手,是1960年代的球王澳洲人肯.羅斯威爾(Ken Rosewall)。在羅斯威爾之後,1990年代的球王貝克也以嗜香蕉出名。貝克在溫布頓場上吃香蕉的畫面,大概和他以17歲非種子的身份贏得當年溫布頓男子單打冠軍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吃香蕉因為香蕉裡含有碳水化合物、鉀和多種維生素,加上好吸收,能快速的提供所需的能量補充。有研究顯示,兩根香蕉,可以維持90分鐘劇烈的運動能量。既然這麼吃似乎真的有用,於是網球選手們(其他運動選手也是)開始一個接一個紛紛在場上吃起了香蕉。據統計,每年溫布頓賽錦標賽在為期兩週的正賽期間,需要提供約5,000公斤,相當於4萬6千根香蕉給比賽的選手。以男女子單打的選手為例,平均每個人會吃掉50根左右的香蕉。也難怪現在作為網球迷,看著場上的偶像吃香蕉,早已見怪不怪。

第一塊提拉米蘇

差不多也是在球王羅斯威爾在球場上吃起香蕉的同個時期,為了相同補充體力的用途,提拉米蘇誕生了!

關於提拉米蘇的由來,比較可靠的文獻記載大致是這樣:提拉米蘇大約是1960年代誕生在義大利北部特雷維索市(Treviso)的妓院,它是老鴇們為了讓男客可以在完事後快速的再展雄風,多賺他一筆,想出的創意料理。提拉米蘇(Tiramisu)由三個字組成:tira(拉起),mi(我),su(向上),意思是「拉我起來」,更直接的說,其實就是拉「它」起來啦!

再看一眼提拉米蘇的食材就可以理解。濃縮咖啡、可可、生雞蛋(傳統作法)、酒,你看都是提神、催情又助性的,然後再用名為淑女手指(Ladyfinger)的餅乾將這一團興奮的內餡撐起!也難怪在電視上看過一位英國名廚曾開玩笑地說,提拉米蘇是最最邪惡的甜點。

相似的食材,不變的功效,時間經過了五十年,提拉米蘇從紅燈區的威而鋼轉型為小清新的下午茶,紅遍了全世界。「拉我起來」也優雅地成了「帶我走」。現在想吃提拉米蘇,走進店裡點一塊,是愛情的滋味,品嚐幸福甜蜜,完全不用覺得臉紅害羞,哪裡怪怪。

網球公司啊的香蕉提拉米蘇

每次想起提拉米蘇,總會會心一笑,對於悶騷的「網球場的路上」,提拉米蘇的故事實在太適合拿來發揮。如果到時真的在車庫裡推出香蕉提拉米蘇,也是合理的創意。先想了文案:提拉米蘇加香蕉,取名Tenramisu,專為悶騷想贏的網球迷推出。雙倍補給,加倍曖昧,吃一塊多打一盤,再吃一塊,失眠的枕頭都會變得甜美。歡迎來捧場,哈。

「網球場的路上」,你到底是在幹嘛?

或許你一邊看有時還是會一邊想,「網球場的路上」不教技術(因為很弱)、不報比賽(刷新聞也很慢)、不追球星(希望被追),天馬行空的分享些有的沒的,到底是在做什麼?
藉著又一篇的幻想文的最後,認真分享我們期望自己的角色與角度。

「網球場的路上」想為你帶來快樂。更準確的說,為你帶來想到了網球的快樂。對網球迷來說,球場上的快樂無法被取代。然而,當你不在球場的時候,希望「網球場的路上」的這些東牽西扯的文章、圖片或者香蕉提拉米蘇(還來!)可以勾起你的網球回憶,在繁忙的生活中,嘴角會揚起一抹網球微笑。

得樂、納達開賣囉!球王春聯自用送禮都喜氣!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on sale now!

一款專為喜歡網球的朋友推出的春聯,只有這有。貼在家裡,送給球友,願得樂、納達帶來豐沛的希望,迎接新的一年。





關於春聯:這次的靈感是賴床作白日夢時突然想到的。球王費德勒的「德勒」兩字,也可以寫成讀音相同的「得樂」呢!接著想,納達爾的「納達」也是吉祥的含義。兩位球王名字裡的兩個字,傳達出快樂、順遂的期望。兩人也是好朋友,就來做一對春聯吧!

起床畫了草圖,想到書法藝術家、詩人朋友何景窗,希望邀請他為我完成這個網球x文藝的構想。

關於何景窗:身為網球迷肯定認識球王費德勒和納達爾,不過對於「文青王」何景窗,或許那麼不熟悉。何景窗是書法藝術家、詩人,在博客來上他的簡介是作家,他出過幾本書,得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現在他的書法詩作成了明信片在網路上、台北西門紅樓、好丘、台中歌劇院、台南林百貨等文創地逛逛,都可以看到。何景窗的作品文青必殺。

很高興何景窗也有興趣。於是,他拿起毛筆,我打開電腦,他寫字我作圖(標示卡小插圖與簡介),他為春聯取名「球王春聯」,我們自己覺得好威!記得我問何景窗:「這點子我沒信心,有時覺得好,有時覺得啥!會不會慘虧呀?」他回說:「就是合作覺得好玩。」我也是麼想。

聽著陳奕迅的《披風》:多平凡的人也一樣,很需要夢,孤單向前走,偶爾回頭看沒當孩子有多久...我們心裡覺得球友們看了會很興奮吧。如果你懂!喜歡這次「網球場的路上 x 何景窗」的合作,覺得有趣也願意支持,以下是購買資訊:

多少錢:一套2張(得樂和納達各一)加2張提示小卡,240元。不限套數運費加65元,以郵局便利袋或超商店到店寄出。

是什麼:進口壓花雲彩紙。20x20公分。每張以透明封口袋包裝。

怎麼買:以轉帳方式購買,email告訴我們你想要幾套。(email:tothetenniscourt@gmail.com)

謝謝你!

2019/10/23

在家牆上掛上了法網海報!

歐洲隊的《英雄旅程》 - The Heroes' Laver Cup Journey

今年的Laver Cup,歐洲隊與世界隊的比賽之所以精彩,我發現其中有許多情節,可以從「設計一個好故事」的角度讓我們來再次回味。


如何設計一個好故事呢?1949年美國作家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在著作《千面英雄》中提出,所有的故事,包括電影、戲劇、小說,都有共同的基本敘事模式。坎伯稱之為《英雄旅程》(Hero's Journey)公式,他將故事的原型拆解為17個階段。坎伯的英雄旅程公式啟發了後來的許多創作者,比如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現在,不論是電影星際大戰、神鬼戰士、永不妥協,或是動畫海底總動員,《英雄旅程》公式所提供的故事設計的套路,至今仍是好萊塢電影劇本必須遵循的唯一架構。

坎伯的《英雄旅程》在被廣泛應用的同時,也衍伸出許多精煉或擴增的不同版本。接下來就依著近期好萊塢編劇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調整後的12階段版,重新欣賞今年的Laver Cup。

首先,主角是誰?如果你和我一樣是一般的網球迷,不是哪一位選手的親友,那麼應該會直覺地把有費德勒和納達爾所在的歐洲隊,當作是這次Laver Cup故事中的主角,來投射自身。那麼我們就開始歐洲隊的英雄之旅吧。

英雄旅程的第一階段從「平凡世界」(Ordinary world)開始,對我們來說那是一個費德勒和納達爾以及其他選手都獨自在職業網壇賽場上單打獨鬥的世界。接著,第二階段可以說是來自Laver Cup的「冒險的召喚」(Call to adventure)。

金球獎編劇得主格倫費斯特(Bill Grundfest)曾說,所有的故事最簡單的基本形式就是:誰想要什麼?是什麼阻止他得到他想要的?(Who wants what and what stops them from getting it?)費德勒和納達爾組成的主角歐洲隊主動出擊回應召喚,他們想要連續三年贏得Laver Cup,而世界隊就是阻擋他們的力量。

接著在第一天的比賽中,歐洲隊的福尼尼(Fabio Fognini)陷入了第一個困境,也是英雄之旅中必須的第三階段:「拒絕召喚」(Refusal of the call)。福尼尼似乎有些厭戰,心理上有些負面能量。面對這個狀況,故事也就順勢帶出了這次Laver Cup讓球迷分享最多的一段影片 - 費德勒和納達爾身給予隊友福尼尼的開導,這是可以說第四階段「遇見導師」(Meeting with the mentor)的最佳展示。

費德勒對福尼尼(Fabio Fognini)說:「只要正向思考,不要負面情緒。相信好的事會發生(Believe in the good thing),我們繼續前進。」比賽的第一天,隊在費德勒搭配維茲列夫的雙打勝利劃下句點,主角們暫時領先。

順道一提,在這次比賽中,我們曾多次看到費德勒和納達爾身為導師的角色,給予歐洲隊的隊員,甚至導師與導師間彼此精神上的鼓勵以及技術上的建議。例如,納達爾曾對場上落後的費德勒說:「我看了數據,在五拍之內你贏的比較多,等待機會一來就攻擊吧。」接著,費德勒真的也逆轉了那場比賽,真是不可思議。對球迷來說,這些球員間的互動與互信是多麼美好的畫面。

隨著比賽進行,歐洲隊「跨越第一道門檻」(Crossing the first threshold)沒有退路,與世界隊的交戰越來越激烈。過程中出現了「試煉、夥伴、敵人」(Tests, allies and enemies)間的互動。

順道一提,在這次比賽中,我們曾多次看到費德勒和納達爾身為導師的角色,給予歐洲隊的隊員,甚至導師與導師間彼此精神上的鼓勵以及技術上的建議。例如,納達爾曾對場上落後的費德勒說:「我看了數據,在五拍之內你贏的比較多,等待機會一來就攻擊吧。」接著,費德勒真的也逆轉了那場比賽,真是不可思議。對球迷來說,這些球員間的互動與互信是多麼美好的畫面。

一個故事若要吸引人,對立的力量就要夠強,也就是反派角色要夠強。當阻礙越強,越能展現出主角的勇氣。

今年的世界隊就很強,這個反派角色可以說相當稱職。於是,故事繼續向前歐洲隊逐漸「進逼洞穴最深處」(Approach to the inmost cave)來到最後一天的比賽前夕,面對最大的「苦難折磨」(The ordeal)。歐洲隊裡的納達爾因手腕傷勢必須退賽,眼看歐洲隊在僅剩兩場單打的時候,還以7比11落後,這讓贏得勝利變得更加艱難,也更扣人心弦。

面對折磨,導師費德勒先是挺身而出扛住壓力,拿下一場勝利。最後是由新生代球星茲維列夫(Alexander Zverev)彷如受盡苦難後的重生蛻變,為歐洲隊贏得了最後勝利。主角歐洲隊最終克服萬難打敗敵手獲得「獎賞」(Reward)- 每位隊員25萬美金獎金。亞里斯多德曾說的:「故事的結局必須是必然發生但又出乎意料。」

到這裡這次歐洲隊的Laver Cup的故事差不多就講完了,不過,他們的《英雄旅程》到這裡只能算是四分之三。在一個好故事裡,主角們還必須帶著旅途中的所得,踏上「回家之路」(The road back),他回到家中陪伴妻兒,他回到未婚妻身邊準備結婚,他或者回去繼續談戀愛。

在旅途中歐洲隊的主角們收獲的超越物質上的獎賞,比如,友誼、自信,還有人氣,他們成為了「復甦」(The resurrection)後的自己,回到那個原有的單打獨鬥的世界,去面對不只一回的考驗。不同的是,因為經由這段旅程,我們相信「帶著萬靈丹歸返」(Return with the elixir)的他們有能力面對各種挑戰,一次次成長茁壯。

The End,《英雄旅程》結束。

或許有人會說,Laver Cup是場表演賽,這一切都是講好的。是的,有可能都講好了。不過,正如好故事也都是經過設計出來的一樣。今年的Laver Cup依循著好萊塢編劇們說故事的架構發展,不管他們的對抗有多少真假,看完比賽的我們還是感到心滿意足。這沒辦法,因為我們就是喜歡故事。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a.227502930975…/994112274314096/…
https://www.paceco.com/…/strategy/brand-story-heros-journey/

2019/10/03

我們都該是網球迷 :D

《網球教練的一週》作者:避風港 2019/9/5-16


九月五號
斯里蘭卡這個季節的天氣就是晚上都下雨,早上停雨。這次的比賽的場地是用泥沙做成的,一旦下雨,基本上六個小時的等待才有機會使用。原本預計九點的練習,就要延後到下午。這段期間會讓選手休息。以前我都是直接帶到球場練腳步敏捷或是核心訓練,現在的方式都是讓選手不要感受到太大的壓力,保持身體跟心理的健康。

九月六號
昨晚依然下雨,早上八點半我到球場先看看場地是否能使用。詢問了場地負責人,表示要到下午兩點。只好先練習硬地,一個小時後又來了一場雨,只好安排去吃午餐。出來比賽就像自助旅行一樣,找餐廳找百貨的美食街。中午到了斯里蘭卡新開的百貨,用完餐回到飯店休息到兩點多前往球場練習。今天四點開始會外賽選手簽到,明天比賽。今天早上有兩位選手肚子痛影響訓練,只能休息。晚餐提早了去,五點多。因為我要等比賽的抽籤結束後預定練球的場地,用完餐後我返回球場完成任務。但是我的選手自己搭車回去後沒有回報是否安全,我邊走邊打了十幾通電話,當我快走到時候才回覆我。

比賽就是如此,許多不可抗拒的因素打擾著所有的計畫,一刻都不能鬆懈。尤其青少年,帶男生職業選手的話就簡單很多。女生的瑣碎的事情跟青少年一樣多到不行,還意見很多。

九月七號
早上九點的賽程,預計八點到球場熱身。昨天因為安排選手搭乘嘟嘟車回飯店,後來選手媽媽就傳來訊息說這樣不安全以後不要。其實兩難,想要孩子成長獨立,卻一直過度保護。當然車子是我安排我有把握安全沒問題。大陸的孩子很可憐,自己出去吃飯不知道要付錢,所有的事情完全不管,基本上沒有獨立性。這是不對的。七點半我幫C老師買好早餐到球場等大家抵達,我的習慣是提早避免突發狀況,寧願等待也不要因為過度自信而造成失誤。八點五十分把選手視訊英文課上課的時間做了調整,因為今天有賽程昨天選手沒有將這件事情處理好。我跟學管早上溝通後請選手自己再去協調,希望他能獨立完成自己的責任。熱身訓練也完成,看了大部分早上來熱身的選手。尋找比賽的對手,觀察對手的水準,通常會看擊球的模式、優缺點,例如,正手拍穩定性不好,尤其在自己發力的時候,反拍動作太複雜沒辦法適應節奏快的,發球的弱點在哪裡?優點特別能跑動,綜合特性,跟選手溝通。

今天的賽程結束,就帶選手去吃中餐,利用這個機會跟他談談今天的比賽。選手心情低落就要開始給他心理建設,說一說這都是磨練,這次的比賽攻擊球發揮的很好,如果變化多樣一點對方的失誤也會多一點,安慰的成份多。下午三點我又到球場看其他選手訓練直到五點半。雖然早上已經比賽過的選手下午還是訓練,因為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比賽是過程不是結果,照常訓練是很重要的。五點半後吃晚餐。以前帶球隊人多的時候晚上還要跟選手開會,溝通比賽跟生活的事情,現在人數少問題比較可以直接溝通。

九月八號
早上八點到球場就遇到裁判長,詢問我第一輪是不是我的選手,因為擔心下雨原本預訂十點的比賽希望提早九點半開始。馬上開始聯絡選手重新安排熱身時間。九點半的比賽開始後一切都很正常,第一盤打到後面選手突然面有難色類似胃痙攣的狀態專注力整個喪失,找了防護員後依然沒有好轉,第二盤0-3後要求棄權。就這樣結束了早上的行程。中午大家一起到百貨公司的美食街用餐後回到飯店休息,我去健身房運動。三點預約了練習場地到五點,只有兩位選手來訓練,另外兩位一個則早上棄權的,一個昨天輸球的都不願意來訓練。晚上用完晚餐後,八點就睡覺。但是因為冷氣有點故障一直發出很大聲的噪音,早上已經跟櫃檯說,又有蚊子攻擊,只好一點多起來把蚊帳放下來直到三點才睡著。艱困的夜晚。

九月九號
會內賽第一天的賽程開始,大會將女生的賽程排在第一輪跟第二輪,所以早上練習的場地是沒有,只能自己提早。(解釋一下,例如九點的比賽,第一輪的選手可以使用八點到八點半,第二輪的選手可以使用八點半到九點,第三輪以後的選手兩個選擇,七點到球場熱身或是更早利用大會提供的一面熱身場地。)可以在比賽前半小時去熱身,但是因為這個場地是要簽名預約,通常沒辦法順利簽到你要的時間。但是在美國或是歐洲的做法是,這塊熱身場地是有賽程優先,就算你有簽到這個時段但是有賽程的選手要使用你也要讓出來。在亞洲你知道素質沒這麼高,所以兇一點的比較有用。所以今天選手七點就到球場熱身,因為剩下兩位選手是第四輪賽今天一整個早上都在球場看比賽。去看看其他台灣教練帶來的選手打得如何。前兩天輸球的選手租了九點到十點的硬地場地練習,我就要陪他們訓練,到了一點多陸續選手下場比賽,很順利的兩位選手都贏球。再看看他們下一場對手的分析,也跟他分析今天比賽的優缺點進行檢討。

特別的事件:
三個教練來自台灣,我、H教練、C教練以前都在H國中當教練,C教練其實也是我們兩位的教練只是後來變成同事。C老師都是這樣跟別人介紹。目前H教練掌管H國中,我呢在大陸帶一位選手,C老師帶三位選手。所以訓練跟比賽我們會合體互相配合,但是飯店的安排跟吃飯是各自規劃。今天因為C老師這一團的住宿是由其中一位選手的媽媽安排,在這次的比賽前幾天已經搬了三次飯店。今天又因為要搬往新的飯店沒有聯繫好造成今天沒有房間住,所以我吃完晚飯後回到飯店洗好澡,因為C老師說需要協助,我又搭車前往幫忙。其實比賽要順利真的要準備好,以前我一次帶十幾個選手出國,從吃到住到交通還有訓練還有比賽身體狀況太多太多要事前的準備工作,所有的流程要在腦裡過一遍,突發狀況怎麼處理。現在我真的覺得不容易。

九月十號
今天的單打是會內第二輪,三場單打都是硬仗。R這位選手一直以來媽媽都是跟在身邊,不論訓練比賽都是如此,常常在比賽的時候就在場邊念R選手,如果輸球下場更是激烈。其實這是造成選手很大的壓力,常常在贏了第一盤比賽後連輸兩盤的窘境。所以我跟選手說,你要相信自己的決定用不著一直看媽媽看教練,你的技術水平已經夠程度,你需要的是相信自己的決定,我們都支持。有時候不只是要跟選手溝通觀念,跟家長溝通觀念也是很重要,一直以來希望家長扮演避風港的角色。比賽其實要面臨的考驗很多,輸贏的壓力,輸球的挫折感,打不好的自我責備。

九月十一、九月十二號
下雨。雖然是下雨天,我還是在球場從九點等到下午四點,到裁判長取消比賽才離開。

九月十三號
今天是八強的賽程,我們也只剩下Y選手跟K選手的單打跟雙打。這兩場單打的難度不高,正常發揮應該都可以順利過關。Y對荷蘭,K對印度重砲。

九月十四號
今天的賽程來到了單打四強,雙打八強。因為下雨延賽的關係,賽制有所改變,單打改成六局No-Ad,決勝盤打十分。雙打改成四局No-Ad,決勝盤打十分。K選手今天對上韓國的選手,看了對手的比賽紀錄,曾經跟台灣兩位選手打過都是台灣選手領先的時候就沒打了。我判斷是世青(就是青少年的台維斯杯)可能勝負已定所以沒有打完。今天第一盤K在2-2的時候跟對手僵持不下最後用一個致勝球贏下這關鍵的一局,最後6-2結束第一盤。在第二盤的時候2-0對手棄權,推測是拉肚子,因為韓國選手到這個國家,水土不服很常見。

另一場四強的賽程,是由馬來西亞的Y選手對上印度的選手。印度的選手觀察他八強的比賽的時候,發現他是一個很會借力使力的選手,常常在對手球短的時候順勢上網,網前的水準是很好的。建議我們的選手將對手壓迫在底線並且讓他跑動,對手上網時第一球要下墜,第二球再求穿越。如果能夠對手上網兩次只能拿下一分就算成功。一開賽就以三比零領先,對手在這時候叫了醫療時間三分鐘,這種會影響比賽的傷停時間的確也奏效。反而我們三比四落後,也越打越保守。對手也頻頻上網得分第一盤很快的就失守。網球比賽就是這樣,尤其青少年,在前一刻還全面壓制,下一刻就處於下風怎麼樣都拉不回來。心理、戰術、技術缺一不可。第一盤最後6-4輸了,第二盤很快的6-1就拿下來。第三盤打十分,一開始就連續輸三分,Y選手一直不能打出有壓制的球質一直被對手上網得分。雖然在2-7的落後追到6-7,但是因為中場的攻擊球失誤後整個氣勢不能延續,最後6-10輸掉四強的賽程。

早上結束了第一站的單打賽程,在中午的時候開始了第二站的單打會外賽賽程第一輪。沒想到兩場會外賽程開始大約二十分鐘就下雨只好再等待。對了,因為賽程的延誤原本第一週的賽程都改成硬地底場地,第二週的賽程還是沙地為主,所以在下過雨後最快要四個小時才有可能使用。在雨停了以後,第一週的賽程繼續開始,兩場的雙打在今天打完,順利進入雙打的冠亞軍。

九月十五號
早上下雨,但是大會預計九點開賽因為有硬地的賽程,所以我們還是要到場地去等待。裁判延後的兩個小時,公告十一點不開賽,再公告一點不開賽,再公告三點不開賽,再公告會外賽今天取消,再公告四點不開賽,後來直接來找我,等到四點半。這一天是第一週賽程的最後一天,照道理說今天必須打完所有的賽程,不過因為是兩週在同一個地點,所以延至隔天,但是明天沒有打完賽程就要並列亞軍,所以今天是完全沒有人下場比賽的一天,但是我們依然在球場等待一天。

九月十六號
昨晚又是大雷雨一直到早上還在下雨。早上起床七點我先到健身房運動九點到球場,因為還在下雨賽程延後兩個小時。但是大雷雨過一陣子就來一波,好險早上先前運動,就怕像昨天一樣。等到下午兩點左右天空亮起來,大會開始整理場地三點左右有一面球場可以比賽。女子的單打決賽先登場,結束後換我們單打決賽。因為把賽制都改成一盤四局No-Ad,決勝盤打十分,這是很刺激的。其實世界高中的團體賽都是打這樣的賽制直接進入關鍵。今天很神奇的是K選手在決勝盤的時候以4-9落後,連續拿下七分贏下冠軍,氣死小印度仔。但是在接下來的雙打輸掉,很可惜不能拿下雙料的冠軍。

-----------------------------------------------

你的經歷是最有價值的故事,《網球人的一週》期待你也來分享。

2019/09/16

溫布頓硬幣的太空旅行 - Space odyssey for Wimbledon 2019 final coins

今年的溫布頓男女單打冠軍決賽比賽前擲的兩枚硬幣有一段故事:它們去過太空。


話說2017年太空人費斯特爾(Drew Feustel)和妻子,以及太空人同事皮克(Tim Peake)一起去看溫布頓,他們與全英網球俱樂部主席布魯克見面,聊到了將硬幣帶到太空的點子。

於是,2018年當費斯特爾要前往國際太空站執勤時,兩枚由McCann London和Craft London設計製作,一面是溫布頓標誌,一面是國際太空站遠征計畫(Expedition 56)標誌的硬幣,從溫布頓出發前往休士頓,再跟著費斯特爾一起到俄羅斯,搭乘聯盟號(Soyuz)太空船飛到距離地球400公里外的國際太空站(ISS)。兩枚硬幣跟著費斯特爾在國際太空站共待了197天,以時速2萬8千公里,繞行地球3,152圈後返回地球。最終,它們在溫布頓決賽前,交付給分別代表Regenerate和Prince’s Trust基金會的兩位年輕人Marni Johnson以及Omar Popal的手中,負責2019年的女子和男子冠軍決賽開賽前的擲硬幣儀式。



為此趟太空旅行,溫布頓也特別製作了一支影片 - The Coin Toss,在影片中布魯克主席提到,這兩枚硬幣不可思議的太空旅程,象徵著選手們在追求最好,邁向冠軍的艱難。看看影片,45秒時有謝淑薇:



兩枚硬幣現在在溫布頓博物館中展出。

2019/08/26

美網海報 - US Open poster - 2019

今年的美網與紐約插畫家Sean Loose合作,設計官方宣傳海報。Sean Loose的創作概念在凸顯球迷們的投入對球賽的重要。海報中綻開的網球是艾許球場,球場裡是熱情歡呼的網球迷。

Sean Loose說這是他參與過最大的活動,他自己非常期待在紐約街頭看見自己的作品。Loose同時也為這幅海報製作動畫版,屆時我們應該也會在比賽轉播中看到。



圖片來源:https://www.ustashop.com/…/12…/us-open-2019-theme-art-poster

2019/08/08

看自己打球,有一種痛

謝謝室友隨手拍了一段我打球的影片。看了影片,寫了這篇:

看自己打球有一種痛,然而,遭遇困難,才是真的學習。1994年心理學家布約克(Robert A. Bjork )提出了一個說法叫「有利的困難」(desirable difficulty),意思是說它看起來是個困難,但是你想要這個困難,因為它讓你深度學習。我們需要練習中的困境,我們需要有利的困難。

那麼,多少的困難才是有利的呢?去年美國亞利桑納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者的一篇論文《最優學習的85%規則》(The Eighty Five Percent Rule for Optimal Learning)指出,85%的熟悉加上15%(更準確地說是15.87%)的“意外”,是學習的甜蜜比例。15%的困難,對於學習者來說再加一點勁就能克服,這樣的學習起來速度最快、而且最過癮。

15%的數字或許因人而異,不過倒是給了我們學習及教導網球時很好的操作參考。比如,在網球教學時利用15%的時間練習全新的技巧,或是可以找6比4贏你的球友比賽...在每次學習之前,安排學習內容的時候,不妨確保有15%的新東西。我們需要的是小失敗、小挫折、小錯誤,最好還是15%的強度。

古希臘的斯多葛學派相信,我們在思考或是自我鍛鍊的時候,可能會被戳到痛點,但會痛是正常的,跟是否太脆弱無關。多痛幾次,我們才能加強耐力和韌性,讓自己不被人生中的各種難關擊垮。

看自己打球會痛!痛就對了。

Everything that is supposed to be in heaven is already here on earth


2019 溫布頓海報 - Official Wimbledon Poster 2019

原來今年的溫布頓是有宣傳海報的。在詢問了溫布頓網球博物館後才知道,原來是只有在溫布頓現場才看得到、買得到。感謝溫布頓網球博物館提供了海報圖檔,讓我們和大家分享。

今年的官方宣傳海報與倫敦的創意顧問公司Acrylicize合作。海報中間是今年剛改建好的第一球場(No. 1 Court ),它加上了屋頂,增加了1000多個座位,觀眾席共12345個座位。

海報中圍繞第一球場的是由溫布頓園藝總監所挑選出溫布頓園區裡的四種花。從上方的百子蓮(agapanthus)- 來自古希臘語的愛(agape),代表溫布頓對網球的愛與投入。右邊的繡球花(hydrangea)則藉由它會變色的特質,紀念溫布頓是第一個從黑白轉為播放彩色轉播的網球賽事。下方則是薔薇(包括Madame Alfred Carriere 和 New Dawn)。薔薇是英式花園裡最經典的花,在溫布頓裡也有著名的薔薇藤架(rose arbour)景點。海報左邊是矮牽牛(petunia),同樣也是英式花園裡常見的花卉。如果追本溯源會發現矮牽牛與顛茄(deadly nightshade)都同屬於茄科,而顛茄與許多茄科植物都具有毒性,也是提煉藥物的原料,溫布頓也想藉此暗示選手們在贏得冠軍的路上所將經歷的艱辛。


圖片來源:溫布頓博物館

2019/07/08

「長壽」是網球的希望

去年發表在《梅約診所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從事網球運動最長壽。這項跟蹤了8577人長達25年關於運動的種類與健康關聯的大型研究發現,打網球的人壽命平均多9.7年,接著是羽毛球(6.2年)、足球(4.7年)、騎單車(3.7年)、慢跑(3.2年)、徒手體操(3.1年)及健康俱樂部活動(1.5年)。

為什麼打網球最長壽?全球最知名的醫院,美國的梅約診所(Mayo Clinic)對他們參與的這項研究與發現提出了可能的解釋。

首先,打網球需要球友。研究指出,能和他人一起的運動都比獨自一人的運動更有益健康,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本身就可能更具樂趣。此外,有社交的機會也使人們更能長期維持運動習慣,促進精神健康。

另一個網球之所讓人長壽的原因是,網球的比賽方式與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相似。關於高強度間歇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在短時間內(比如30秒)全力衝刺,然後短暫休息,再全力衝刺,接著再短暫休息這樣的運動方式。高強度間歇運動被許多研究認為是事半功倍的運動方式。在網球比賽的每一分中,我們會全力跑動擊球,接著在分與分之間得到短暫的休息,然後再開始下一分,這正是一種高強度間歇運動。

社交互動加上比賽模式,讓網球脫穎而出。

網球讓人長壽,然而網球也在過時。2017年美國一項調查統計,在美國看網球比賽電視轉播的觀眾平均年齡是61歲,比起收看NBA的40歲平均年齡,整整多了20歲。如果你好奇年輕人跑哪去了?這就得提到電子遊戲競賽,那才是10幾歲的年輕一代偏愛的體育競技。舉個例子感受一下電競的規模。將在七月底即將舉辦的電競《要塞英雄》(Fortnite )的世界大賽,它的總獎金高達4000萬美金,冠軍獎金是300萬美金,比今年溫布頓的單打冠軍獎金298萬美金,還要多一點點。

網球正面臨高齡化。正是時候推廣它的長壽優勢。

要發揮網球健康長壽的優勢,那麼在推廣網球時可以轉向以吸引對長壽、健康更加有感、有切身需求的中老年族群為主,思考網球推廣的新角度。比如,如何可以增加中老年年齡層的網球人呢?他們的需求有什麼不同?網球場會需要有什麼不同的服務?還有如何發揮研究中提到的網球的社交優勢,以及適合中老年們的高強度間歇網球會是什麼樣?因為鎖定的族群不同,換一個思維來觀察,會有許多調整,同時也有不同的協作、新的創意與新的機會。

如果長壽是網球的賣點,打網球將不再是為了擊敗球網另一邊的對手,而是與球友合力一同對抗「衰老」。推廣網球也不再是想著將每個人訓練成選手,而是將每一位都當作選手,好好照顧。網球是服務業,從這樣去思考,我覺得網球真的會更有趣。


註:圖片是今年4月剛退位的網球迷日本天皇明仁(85歲)與皇后美智子(84歲)。

2019/06/30

法網冠亞軍情侶組 - 陪伴,做彼此的球迷

法國選手美拉德諾維奇(Kristina Mladenovic)在贏得今年法網女雙冠軍後走進休息區與她的團隊慶祝勝利。她的男友、稍後要上場打男單決賽的多米尼克.蒂姆(Dominic Thiem)也來祝賀。兩人親吻緊緊擁抱,蒂姆為女友開心,美拉德諾維奇也為男友鼓勵。兩人的互動讓旁觀的人都露出了微笑。

看到蒂姆和美拉德諾維奇的互動,想起曾在《恩愛過一生》(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Making Marriage Work)裡看到過一個細節:如何區分好和不好的親密關係?社會心理學家說,好和不好的親密關係如何區分,不是看兩人對彼此的失意或倒楣時的反應,而是看對好消息的反應。

研究指出,觀察人們對其他人順利時的反應,可能是判斷他們之間的連結感的依據。另一半對你的好消息的欣賞和認可,不僅意味著他/她為你欣喜,還意味著他/她尊重你的夢想,重視你們的親密關係。反過來也是,你對另一半的好消息的真心歡喜、支持和理解的模樣,也會你們的關係會更加親近和親密。

在書中建議,從今天開始,下決心做「主動、有建設性的」反應,也就是不管事情大小,對伴侶的好消息感興趣和熱衷。有一個研究顯示,每天試著這樣做三次的人,持續七天後,變得更快樂。假如你的伴侶很興奮地告訴你一件事,要專心聽、問許多問題,和他/她一起回味這段經驗。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發現,只有「安靜地支持」的人,其實就跟冷淡或指出好消息的壞處的人一樣,他們的關係比較疏遠、不那麼親密跟信賴。所以,假如你為他/她高興,要說出來,如果適當的話,甚至要堅持幫他/她慶祝並告訴其他人這好消息。

回到今年的法網,蒂姆在稍後的男單決賽四盤輸給了納達爾獲得亞軍。法網結束後,女友美拉德諾維奇在她的Instagram上放了與蒂姆兩人各自抱著獎盃的合照,和一段交換獎盃的有趣影片(如圖)。美拉德諾維奇寫道:「蒂姆🥰🤗你是我的靈感,是我每一天的榜樣!我是多麼以你為榮,我的冠軍 ❤️」蒂姆回應:「我只能將妳的讚美回送給你 ❤️😍,妳是真正的冠軍❤️🎾」

做彼此的球迷。在《恩愛過一生》裡還提到了一個觀點認為,許多伴侶常錯誤的以為自己有責任解決另一半的情緒。其實不需要。更重要的是傳達站在同一個陣線,出同一口氣的回應。在關係中,我們不是老師(教導)、不是主管(督促)、不是爸媽(培育),更不是法官(評判),或許我們更應該像是彼此的球迷 - 總是支持,時常愛慕,為彼此的快樂快樂。伴侶,是陪伴在我們身邊的費德勒。



圖片來源:https://www.instagram.com/kristinamladenovic93/

2019/06/03

費德勒的微笑,是21世紀的蒙娜麗莎 - Roger Federer's smile is the 21st Century version of the Mona Lisa

為什麼費德勒(Roger Federer)那麼受人喜歡?最近讀到一本關於溝通的書,提到讓人喜歡的技巧就是「微笑」。開啟了一個欣賞費德勒的新視角。

如果蒐集費德勒在各大雜誌,不論是在運動、時尚、生活雜誌上的封面照拿來比較,會發現費德勒總是有一個相當準確的招牌笑容。不管你喜不喜歡費德勒,從美的角度來欣賞,應該都會覺得這個的微笑很好看。它感覺有深度、有點神秘,彷彿進行中的動作,讓人期待下一秒會展開的笑容,甚至有點似笑非笑。讓我想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出自李奧納多.達文西之手,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畫,是法國的國寶,她的價格無可估量。成就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世界級名畫的,除了創造它的達文西之外,還有兩位貴人。一位是賞識它的法國國王法蘭索瓦一世,在達文西死後花鉅資將這幅畫從達文西的弟子手中買了下來。另一位“貴人”是在1911年將它從羅浮宮偷走的人義大利佩魯吉亞,這宗失竊案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不光是八卦,也是藝術價值上的關注,加上羅浮宮強大的公關能力與創意,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此聲名大噪。

費德勒是利內特和羅伯特的孩子,是目前最有名的運動員,是網球的傳奇,他每年的代言費約19億台幣,世界第一。成就費德勒的除了創造他的父母和他自己的努力之外,費德勒也多次提到他最重要的一位貴人 - 賞識他、偷走他的經紀人兼老婆米爾卡(Mirka Federer)。米爾卡對費德勒有多重要?費德勒曾說,沒有米爾卡,他晚上睡不著覺。

16世紀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好奇她為何而笑;而21世紀的費德勒,則是讓你想跟著他微笑。

就像看影片學費德勒打球一樣,我,一個網球迷,對著鏡子模仿費德勒的招牌笑容,然後發現,比起流暢的網球動作,費德勒優雅的微笑同樣一點也不簡單。鏡子裡的我看起來也是似笑非笑,但其實詭異。儘管笑得詭異,我卻在模仿的過程中真實體驗到「表現出快樂的樣子,會讓你快樂。」

比起笑的像費德勒,我更想要幸福快樂。研究指出,不論是微笑和大笑、甚至是「我不想為了拍照裝笑」的假笑,或是「這個笑話沒那麼有趣」的竊笑,都會引起輕微的幸福感。我一邊練習微笑一邊在想,像費德勒這樣的的名人,每天光是在與球迷合照的時候會笑一笑,一整天下來,自己應該也更快樂了。

看著費德勒的微笑它提醒我:「笑一個!」想要快樂,靠的是平時的嘴角上揚練習。微笑,是一個很簡單的開始。


拼貼圖片來源:
https://www.celebrity-cutouts.com.au/…/roger-federer-smi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a_Lisa…

2019/06/02

Tennis is my strength


諾威斯基曾是網球小選手 - Dirk Nowitzki was a tennis player

40歲的NBA球星德克.諾威斯基(Dirk Nowitzki)4/10 在達拉斯獨行俠隊主場宣布退休,將結束21年的籃球職業生涯。在致詞時全場球迷們大喊著MVP、MVP...,諾威斯基幾度哽咽,感謝球團、球迷,以及這21年來共事過的隊友。回顧諾威斯基的職業生涯,他曾帶傷帶領球隊拿下總冠軍,拿過總冠軍賽最有價值球員、年度最有價值球員、三分球大賽冠軍,他是NBA歷史上得分第六高的球員。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也是NBA歷史上第一個效力單一球隊達21年的球員。

半年前,諾威斯基接受Tennis Channel的專訪,談到自己的網球故事。



諾威斯基說,網球是他第一個接觸的運動,他4、5歲開始打網球,葛拉芙和貝克是他的偶像。曾經他是地區排名6、7名的選手,他記得當時每個週末都在跑巡迴賽。一直到諾威斯基 15歲才決定選擇籃球。諾威斯基回憶,在網球場上他總是最高的選手(諾威斯基現在213公分),他的身高讓年輕時的他很不自在,也時常被嘲笑。反而在籃球場上到處都是長人,這對他的自尊與自信幫助很大。諾威斯基認為自己更適合團隊的運動,而不適合單打獨鬥的網球比賽。從現在來看,諾威斯基說,從網球轉到籃球對他來說是個好的決定,不過,在當時那是個很艱難的選擇。

諾威斯基提到,他從打網球學到手眼協調以及腳步跑動的能力對他的籃球球技幫助很多。諾威斯基說他還是很喜歡網球,他會在孩子睡著後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轉播網球比賽。在諾威斯基的家有個網球場,職業球員布萊恩兄弟和費雪(Mardy Fish)都曾在這裡練球。

最後在被問到如何才能擁有較長的職業生涯時諾威斯基說,你需要一點好運氣才能不受大的傷。他接著說,隨著年紀增長,贏得冠軍這樣的大事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你不再為其他人而打球,你為自己而打球,重要的是,你是否還享受比賽,你是否還樂在那些艱苦的訓練之中。
看完諾威斯基的訪談給了我一些啟發,諾威斯基選擇放棄網球,放棄已有的優勢與付出過的心力,這樣的放棄不比堅持容易,而他的選擇是更適合自己(性格與價值觀)的目標。讓我反思自己,對於那些所追求的目標,有多少是自己內心的滿足,又有多少只是來自於與他人的比較?

想起曾經在電視上看到日本漫畫大師、鬼太郎的作者水木茂說過的一段話,意思大概是這樣,水木茂說:「請務必追求自己會快樂的事,對我來說就是畫畫,不是因為畫畫沒有痛苦、沒有挫折,只是因為是自己所喜愛的,所以會堅持下去。」

願我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對自己有意義的目標,內在的目標。

圖片來源、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FNL5iNg70
https://thesmokingcuban.com/…/dallas-mavericks-2019-dirk…/3/

2019/05/12

網球場上的鋼琴手 - Tennis pianists

在今年蒙地卡羅大師賽的球員派對上,18歲的加拿大年輕選手奧格阿里辛(Félix Auger-Aliassime)展現球技之外的琴技,獨奏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裡的La dispute,贏得全場掌聲。


在職業網壇,除了奧格阿里辛還有誰也是鋼琴好手呢?以近期曾公開表演鋼琴的選手有:費德勒、鮑伯.布萊恩(Bob Bryan)、達妮埃拉.漢圖霍娃(Daniela Hantuchova),還有吉爾.西蒙(Gilles Simon),還有雨果.亨伯特(Ugo Humbert)

簡單介紹一下。首先是費德勒,費德勒在UNIQLO的廣告裡彈巴哈C大調前奏曲。廣告中費德勒說,小時候父母曾希望他學鋼琴,但當他一頭栽進網球後,彈鋼琴就變得比較困難了。費德勒說如今他又找到鋼琴的樂趣,發現自己仍然喜愛它,期待有更多時間可以練習,因為有一天他要給老婆一個驚喜,為她彈奏一曲。


雙打冠軍布萊恩兄弟的弟弟鮑伯會彈電子琴。布萊恩兄弟組了一個團,名叫Bryan Bros Band,鮑伯擔任樂團裡的鍵盤手,他們出過專輯Let It Rip,其中一首Autograph找來喬科維奇和穆雷一起合唱。布萊恩兄弟會在美國網球公開賽和印地安泉大師賽場上現場演出。



退役不久的前世界第二漢圖霍娃小時候學了8年的鋼琴。影片連結裡從給愛麗絲到艾黛兒,漢圖霍娃信手捻來。漢圖霍娃回憶,小時候會在練完網球後接著去練鋼琴,鋼琴老師總會抱怨漢圖霍娃的手上有紅土。漢圖霍娃說,彈琴可以讓她專注在網球以外的另一件不同的事上,這種感覺對她來說很棒。儘管網球對她來說最重要,不過,漢圖霍娃很感謝父母,讓自己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


還有,22歲目前排名31的法國選手亨伯特(Ugo Humbert)。

運動和音樂,一動一靜,相互平衡,它們是我們提高生活品質的完美搭檔。有研究指出,對運動員來說,學習樂器可以增強運動技能(moto skills)以及肢體協調能力(反之對音樂家亦然)。

或許在網球場旁應該要有間音樂教室。

圖片來源/影片連結:
奧格阿里辛:https://www.facebook.com/ATPTour/videos/324828271561207/
費德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KEvDqpBjE
布萊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u_KsmdNJQo
漢圖霍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OYWWaCs2A
西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vZbKBKsDI

2019/04/04

2019 法網海報 - Roland Garros poster, 2019

今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宣傳海報與西班牙現代藝術家荷西.西西里(José María Sicilia,b.1954)合作。幾天前,法網公布了這張海報,在臉書上幾乎都是負評留言,酸言酸語批評網球在哪裡?這跟法網有什麼關聯?

記得第一眼看到這張海報,我自己是覺得怎麼這麼漂亮!比起網球在哪裡,我更好奇的是,怎麼能創作出這樣的畫面?到底是怎麼想的?

「是聯覺」,西西里說。

「聯覺」(Synesthesia)這個詞,源自古希臘,有「共同」與「感覺」的意思。關於聯覺,簡單的說,是一種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感官混合在一起的感知狀態。比如,有的聯覺人會覺得A是紅色(稱為字位顏色連覺),每一次看到A時,都會看見紅色;或者是感知數字2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年輕男孩(序數語言人格化)。聯覺的型式現在認定至少存在80種以上。

儘管現代神經科學家們普遍將聯覺視為神經系統的一種疾病。不過事實上,大多數聯覺經驗對當事人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甚至有時反而是愉快的。自從第一個在醫學上的案例於1812年被提出後,這種跨感知的特殊狀態成為後來許多藝術創作者,比如畫家康丁斯基、作家納博科夫、作曲家梅湘,到當代畫家大衛霍克尼,音樂人菲瑞威廉斯等創作時的靈感。

西西里在這次法網海報的創作上便是運用聯覺的概念,從法網球場上的聲音出發,將比如球觸網的聲音、球彈跳的聲音、甚至安靜的片刻等覺得美好的聲音收錄進電腦,再利用軟體將聲音與聲波轉譯成顏色和影像。西西里回憶小時候自己第一次接觸網球就是在收音機上聽到法網決賽轉播,直到現在他依舊記得當時聽比賽的感覺。西西里認為,聲音讓我們更自由的去想像,他喜歡聲音裡的詩意。西西里說,在創作中,我更像是一個翻譯,而不是畫家。

「其實,藝術是一種思考方式,是一種play!」想到一位藝術家朋友最近說的話,恍然大悟。為什麼藝術讓我們驚豔?原來來自於藝術家們思考世界的方式。在今年的法網海報我們看見的是法網的聲音,是藝術家西西里跳出視覺思維,觀看網球的方式。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圖片來源:https://goo.gl/EdwkS6

2019/03/07

投資你的頭髮 - 長髮時代又將到來

今年初在澳網一場賽後記者會上,西西帕斯(Stefanos Tsitsipas)被問到他的長頭髮會不會造成打球時的困擾。西西帕斯回答:「長髮是我的招牌,我會繼續留。」

西西帕斯的長髮與另一位21歲當今世界第三的茲維列夫(Alexander Zverev)相似,而這兩位年輕選手的造型,讓人想到30年前的球王比約恩.博格(Björn Borg),他們都是長捲髮,球場上的他們都戴頭帶不綁頭髮。



長髮造型受球王歡迎。除了博格,近期許球王都曾留過長髮,比如里歐斯(Marcelo Rios)、阿格西(儘管是假髮)、莫亞(Carlos Moya)、薩芬(Marat Safin)、拉夫特(Patrick Rafter)...,到費德勒、納達爾年輕時,都有過很長一段時期的長髮造型。

頭帶也是球王博格留下的經典。三十年前也正是博格在男子網壇掀起頭帶熱潮,這個配件由博格自己在場上經典的藍白紅條紋開始,接著馬克安諾、凱許(Pat Cash)、阿格西、費德勒、納達爾,一直延續至今的新生代選手維茲列夫、西西帕斯。回想起費德勒和納達爾在拿下第一座大滿貫冠軍獎盃時,都是長髮造型,戴著頭帶。

在時尚界有個說法:時尚是個循環,每三十年輪一輪。英國作家兼博物館館長詹姆士.拉沃(James Laver)曾在1937年提出「拉沃定律」(Laver’s Law)幽默又睿智的描寫時尚的本質。其中一段寫道:「穿一年前的衣服是俗氣;穿十年前的衣服是可笑;穿二十年前的衣服是荒謬;穿三十年前流行的服飾是有趣;穿五十年前的衣服是復古;穿七十年前的衣服是迷人;穿一百年前的衣服是浪漫;穿一百五十年前的衣服是美麗。」所以,我們總會覺得爸媽年輕時的衣服挺好看,祖父母的衣服更漂亮。越久,越美麗。

流行會被推翻,然後再次流行。不見得要跟著流行,不過,找到適合自己的好髮型與成功息息相關。哈佛大學研究指出,好髮型是專業人士最重要的外在特質,根據研究,83%的高階主管指出一頭亂髮有損女性的專業形象,76%的高階主管認為這也是用於男性。當今男子網壇頂尖選手們的頭髮確實都有型好看。

那麼,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髮型?在紐約房地產銷售冠軍弗雷德里克.埃克倫德(Fredrik Eklund)的書中看到一個建議,埃克倫德說,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某人髮型很讚,你就問問看是在哪裡剪的,到時候蒙上眼睛,摀住嘴巴,放心讓那個超強的美髮師大展身手。他說,我們都犯過同樣的錯:外行指導內行, 結果十年都剪一模一樣的髮型。

回到西西帕斯的記者會,西西帕斯開玩笑地說:「所以呀,我比賽有請髮型師陪同。」長頭髮的西西帕斯不見得會是下一位新球王,不過,從年輕一代的美感似乎也會依循著三十年的循環,我猜想,下一位新球王應該也會是長髮造型。當他贏得大滿貫的那一刻,會先摘下頭帶,甩甩頭髮,然後才是振臂高呼。是時候留長髮嘍。

投資你的頭髮。最後,分享一下找到了費德勒的理髮師(之一),是位於美國的莎莉.赫爾瑟貝格美髮沙龍(Sally Hershberger Salon)裡的提姆.羅傑斯(Tim Rogers)。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圖片來源:https://goo.gl/vHmfSm
https://goo.gl/cBrrBH

動得多,要睡得多

費德勒說:「如果我一天沒有睡11~12小時,那可不行。」

研究發現許多頂尖運動員都睡得很多。以網球為例,費德勒每天睡12小時,費德勒曾說:「如果我一天沒有睡11~12小時,那可不行。」(If I don't sleep 11 to 12 hours per day, it’s not right.)除了費德勒,球后小威廉絲和莎拉波娃、NBA巨星詹姆士、奧運田徑金牌波特...他們每天都會睡足10個小時。

研究指出,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肌肉修復重建,同時也可以維持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的絕佳表現。充足的睡眠還可以幫助運動員紓解壓力,保有正面的心情,提高專注力,擁有更好的學習力和記憶力。睡得好甚至可以讓人們願意選擇吃更健康的食物,遠離垃圾食物。

對運動員來說,睡眠量與訓練量同樣重要。動得越多,需要睡得越多。研究指出,職業運動員每天需要9~10個小時的睡眠,然而大部分的運動員都睡得不夠。

想要突破,表現得更好,不論你是職業運動員或是業餘愛好者,記得重視你的睡眠。研究建議,與其白天再多訓練一個小時,不如晚上多睡一個小時。可以試試設一個睡覺鬧鐘,提醒自己,為了更好,該上床睡覺了。


2019/02/19

網球密語:Love is all around

Love,每場比賽都有,愛,其實無所不在~情人節快樂!


球場上的腳步聲

下午經過球場,從遠遠就聽到場上傳來唧唧唧的腳步聲,心想有這種聲音好厲害就繞過去看一看,哇~是盧彥勳在練球!

綠藻、酵母、花椰菜,有助維持運動後的免疫力

運動可以增進人體的免疫系統,但是,過量的運動反而會降低免疫力,增加被感染的風險。
最近借了幾本健康相關的書,讀到其中關於運動後與免疫力的飲食建議,相信對我們會有所幫助。

在書《食療聖經》中寫道,研究發現,在跑完馬拉松或超馬的幾週內,運動員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比例提高兩到六倍。此外,在國際賽事期間,足球員們的免疫力在比賽開始的第一天之後,就明顯的下降。許多研究都證實,其中的原因在於過度激烈的運動會影響身體內免疫球蛋白A(IgA)的生成。缺少了免疫球蛋白A,就等於少了存在於粘膜組織上的保護,因此大幅增加了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那麼,如果是職業運動員,或者是重度運動的愛好者,該怎麼辦?研究指出攝取綠藻(chlorella,或藻類),以及酵母(營養酵母nutritional yeast,或釀酒酵母brewer's yeast)都有助於維持身體在激烈運動後的免疫能力。

對於普通人來說,幾本書中都提到,多吃花椰菜吧,它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免疫力。

愛操煩的網球迷

和坐在隔壁的聊起昨天晚上做的夢,
我說:「我昨天夢到陪Andy Murray去看醫生,好緊張喔。」
她回:「我夢到跟木村拓哉一起逛街耶,好開心喔。」
(聽說最近有本新書叫《有本事的人,九成九都愛操煩》,我,要看!)



圖片來源:https://www.atptour.com/en/players/andy-murray/mc10/overview
https://twitter.com/kurosawa1910

如何面對比賽中的焦慮和壓力,保持正常發揮?

最近讀到介紹英國足球專家班.利特爾頓(Ben Lyttleton)在《十二碼:完美點球的藝術和心理》(Twelve Yards: The Art and Psychology of the Perfect Penalty)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總結了書中一些教練與專家們給職業球員們的建議,這些建議對我們也有幫助。

第一,有目的地練習,並且在練習時複製壓力環境中的那些條件。通過模擬真實的情境,有目的地去練習,把注意力放在任務上面,為壓力做好準備。

第二,慢慢來。面對壓力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把速度放慢一些。冷靜是關鍵,太快做出反應更可能讓人失去冷靜。

第三,慶祝很重要。心理學家認為,肢體語言是向隊友傳播情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慶祝會帶給對手帶來壓力。我們應該把肢體語言作為一種積極的力量,不要忘記慶祝成功。

第四,不迷戀過去,不過度思考。過度思考一個任務會導致消極的結果,要把注意力放在過程上面,而不是結果。對結果的擔心只會帶來負面影響。

面對比賽中的壓力時刻,需要事前的刻意練習。書中提到的這些方法都是經過實驗研究與實戰驗證,在2018世界盃幫助英格蘭國家隊取得好成績。相信這些建議也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比賽,還有生活中的關鍵時刻。


2019/01/23

網球選手的握手


網球比賽結束後,選手們會在球網前握手,這是網球場上的禮儀之一。不過仔細看,他們握手的方式並不是我們熟悉的那種握手。


當今職業選手們(不論男女)握手的方式,是彎起前臂讓手腕高於手軸,他們的握手更像是在比腕力,在英文裡也稱這種握手為 arm-wrestle handshake。

比腕力式的賽後握手也算是現代的流行。附上一張1985年馬克安諾與藍道的賽後握手做對比,當時他們使用的還是我們常見的伸直前臂的禮儀式的握手。


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球選手們的握手變成現在這樣?

BBC曾有一篇文章猜測,握手方式的轉變可能是受到1987年阿諾史瓦辛格主演的電影《終極戰士》的影響。在電影中有一幕阿諾就是以這種比腕力式握手來和老友打招呼,導演裡還特別給兩人粗壯的手臂一個大特寫。隨著這部電影的好票房,這種握手方式也跟著爆紅,在當時掀起模仿熱潮。

儘管轉變的原因只是猜測,不過時間點差不多就是在那個時候。找找老照片也會發現,網球選手們的握手大約就是在1990年前後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如今的職業選手幾乎全都採用這種比腕力式的握手。從球迷的視角,這樣的握手,除了是賽後的禮儀,更是傳達出雙方相敬相惜的肢體語言。既然選手們都是這麼做,我們也一起這麼做吧。

圖片來源:https://goo.gl/KrPNHk
https://goo.gl/jd52VV

2019/01/18

身為獨子的網球弱點 - 同理心

之前寫了一篇《世界第一,很少很少是獨子》,因為自己也是一個獨生子,藉此回想一下自己的競技心態。

記得有位老師曾說我的比賽呀,開始總是打得不錯,不過一但領先了就會開始心軟。確實在領先的時候,我的同理心常常會莫名開啟,彷彿擔心對手會因為輸球而崩潰。於是我開始關注對手比關注起球還來的用心,最後常常反倒是自己輸球。

是因為獨生子從小就不需要和兄弟姊妹爭搶,少了練習的機會,所以對競爭陌生,甚至莫名?
總之,我的自我發現是,儘管我的球技(曾經)不算太差,不過戰績挺差。我呀,就是那種適合練球不適合比賽,就是不會成為球王的那種獨生子。

世界第一,很少很少是獨子

最近發現,在過去20年之間登上過ATP球王寶座的選手總共有11位,其中沒有一位是家中的獨生子。如果是過去30年,則總共有過21位球王,其中也只有2位獨生子(藍道和貝克),佔比約9.5%。



過去20年登上過男子雙打球王寶座的總共有22人,找得到的資料裡沒有一位是家中的獨子。佔比可能是0%。而當今ATP單打排名前20的頂尖選手裡也只有一位是獨生子(Grigor Dimitrov),佔5%。

在女子網壇,過30年之間曾經當過球后的選手有22位,其中只有2個獨生女(辛吉絲和莎拉波娃),也只佔9%。



是因為只有一個小孩的家庭本來就少嗎?不,其實很多。查了一下資料,過去20年在歐美有小孩的家庭裡,只有一個小孩的比例維持在40%以上,且逐年攀升。以2016年歐盟的資料,家裡有0~24歲孩子的家庭,只有一個小孩的比例是47%,這個比例在美國2016年的資料上也是在42.5%左右。近期在台灣和歐美城市,甚至有高達50%的家庭裡是只有一個小孩的。
儘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的小孩總數比獨生子的總數多,獨生子的機會沒有想像中的大。沒錯。所以以歐盟2016的數字再估算一下,獨生子的總人數約27%。27%還是與之前的10%有近三倍的差距。

那麼,為什麼獨生子很少會是球王球后呢?他們是不是真的缺少了什麼特質?或者,他們都跑哪去了?下一個登上世界第一的獨子會是誰呢?還要等多久?

我覺得這是個有趣的現象。就繼續觀察吧,看看在當前一個小孩的家庭越來越多的趨勢下,網球頂尖選手裡是不是還是很少是獨生子。

球王與我們都有的恐懼 - 自我設障

在心理學的書上讀到前球王馬可安諾:

美國CBS的《六十分鐘》節目曾訪問馬克安諾(John Mcenroe,圖右),主持人提及馬克安諾有一陣子表現不佳,另一位名將藍道(Ivan Lendl,圖左)卻打得很順,馬克安諾回答說自己終究比藍道更有天份,藍道的排名較高「只是」因為練球較勤。


馬克安諾的這個行為在書中稱為「自我設障」(Self-handicapping)現象。「自我設障」指的是設法替自己的表現找理由,藉此左右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比方,事先提出自己面臨的不利狀況,替之後的失敗找藉口,講得像是任何人碰上這種狀況都不免面臨失敗。馬克安諾宣稱自己打混不練球(不論是真實的或是造假),不僅可以避免別人認為他的才華不夠,也可以避免自己這樣覺得。

書中提到,綜觀自我設障,背後的原因在於在某些領域(比如職業網球)不只要求「優秀」,更要求「卓越」,至少看似卓越。可惜卓越往往無法單靠努力,還得依賴天賦,因此要是無法擠身頂尖,至少得讓別人認為自己是受障礙所累,否則也能表現得出類拔萃。從這個角度,或許就能同理為什麼被稱讚極具天賦的選手,有時反倒容易被「天賦」綁得無法動彈,自陷於封閉之中,深怕搞砸完美形象。

對於自我設障我們都很熟悉,「我好久沒打球了」、「我昨天晚上沒睡好」、「我的球拍線好像掉磅,感覺不太對」......對於這些我們多半並不相信,反倒認為是在裝模作樣,而且裝得不像。難道我們會因爲藍道比較認真而降低對藍道的評價,因為馬克安諾比較打混而提高對馬克安諾的評價?不會的。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多數自我設障做法往往不太管用,影響他人觀感的效果不如預期,造假的藉口會被看穿與忽視。

採取自我設障策略的人實際上是深信,如果自己認真,卻還是輸了,那就問題大了。在《比賽,從心開始》中,作者高威(Timothy Gallwey)認為這種恐懼來自於錯誤地以為自我的價值是建立在自己相對於對手的表現上,害怕輸球的結果會貶低自己。

恐懼不會消減,但勇氣可以增加。在我常去的球場有一個很在意輸贏的球友,他也有一個很特別的方法可以幫助自己面對輸球的恐懼。每一次當他輸了比賽,在與對手網前握手的時候,他都會和對手聊一聊自己的優點(我覺得他應該沒有意識到自己總是這麼做),比如他會說:「我的速度還是很快」...儘管這樣的對話很奇葩,但對手大都懂得做人的道理,也都會點頭附和(心理學研究也證明人們多半不願表達異議)。以結果論,儘管這位球友討厭輸球,但卻不害怕輸球,他越來越堅強,甚至熱衷於挑戰比自己強很多的對手。

在英文裡有個單字「sneaky booker」,指表面不用功但私下偷讀書的傢伙,在網球場上也有這樣的player。之前我們很少理會他們的藉口,不過現在讀完了這篇,幫助我們了解面對自我設障,同理心才是關鍵。下次當聽到有球友開始陷入找藉口的習慣的時候,跟他講講球王馬克安諾也有的恐懼吧。育兒書上看到專家們的建議是,對他說:「沒有關係,我了解你的心情,而且很愛你。」給他一個擁抱。

網球場應該是個專注於當下的地方,你身邊也有需要「擁抱」的朋友?歡迎分享給他。

(註:馬克安諾和藍道在1980-90年代間都曾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球王寶座。)

圖片來源:http://www.stevegtennis.com/…/ivan-lendl-vs-john-mcenro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