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的路上

2024/03/18

過動的是未來,不是孩子



最近,費德勒在 UNIQLO 新推出的城市旅行系列宣傳影片中,與女子七項全能運動員李崢結伴騎自行車遊歷上海。其中一段,他們聊到對受傷的體悟。

費德勒聊到:「我們都必然經歷過心酸的時刻,我們必然會經歷痛苦。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克服,有的時候我們做不到,或者就從自此衰退了。」

李崢回應:「對,我今年的心態就是如此。就像我整個目標原本訂在亞運賽,但後來經歷一次又一次受傷,所以我想,你知道嗎,到頭來就算沒能成功,世界也不會因此末日。」

費德勒說:「確實如此!總有一些事可以讓你成長學習。你依然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You can still become the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這段對話讓我想到教育家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在《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中,關於孩子的學習與教育的一點提醒。與粉絲頁的家長、教練和老師們分享。

羅賓森說,有幾個詞彙常被混淆或互換使用,像是「學習」、「教育」、「訓練」、「學校」,不過其實它們有一些重要差別。

「學習」是獲得新的技能和理解的過程。
「教育」是有組織的學習系統。
「訓練」則是一種聚焦於學習特定技能的教育。
「學校」是由學習者組成的社群,一個人們聚在一起共同學習以及向彼此學習的群體。

羅賓森寫道,把這些詞彙分辨清楚,是至關重要的事:孩子熱愛「學習」,他們天生會學習新的事物;許多孩子面對「教育」時遇到了一些困難;有些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很大的問題。

孩子熱愛學習,幫助孩子開發天賦、幫助他們在自己的未來發光發亮,是教育扮演的主要角色。我們面對的是過動的未來,而不是孩子。是帶她去上舞蹈學校,或者是叫她吃一顆藥、叫她安靜下來(羅賓森曾在 TED 演講上分享過的《貓》和《歌劇魅影》編舞家吉莉安.琳恩的故事)。

智力是多樣化、充滿活力,是與眾不同的。我們需要更有創意,也更有信心的去看見孩子的天賦,相信人類的豐富性。

費德勒有句名言,「不要小看你自己,你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Don’t underestimate yourself, you are more capable than you think.)

不論走在哪一條路上,總有一些事可以讓我們成長;不斷學習,都會成為最好的自己。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家長、孩子和老師,採納了這樣的觀點,相信其中的價值,並往這個方向作出了了不起的努力。


沒有留言: